![](https://img.haomeiwen.com/i1075723/f61062d42bb7ac0a.png)
老实说,我很少看书,极少,正经看过的课外书只有两位数,平时自称“文盲”也是大喇喇的,大学时犹豫了半个月买的kindle也落了个堆灰的下场。
这种对“无知”心知肚明却也无所谓的心态,随着年纪增长,突然萌生了焦虑和某种难以忍受的羞愧感,“无聊”这个词,填充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无知所以跟人总是无话可聊;因为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思想也很无聊,当然生活也跟白开水一样,日升日落,三点一线,像濒死的心电图。
曾经我坚信自己喜欢这种轻松自在毫不费劲的状态,隔绝所有外人的交往,不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笨拙的交际能力,不用假装熟练,连努力都不需要。
这种心态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大概是因为某些时刻自己暴露的笨拙,和自身能量储备滞空导致工作上感觉到空乏吃力的时候,这种羞愧感突然强烈到无法忽略。
总之,莫名其妙的开始渴求新鲜的未知的事物,下了很多的APP,收藏了很多网站,渠道铺得很开,信息接收得很散乱,这种尝试也起起伏伏,走走停停。
偶然有一天,我在mono上看到了一篇节选的文章,文章作者北野武是个很风趣的人物,一个电影导演,他说:
“全世界还有那么多人在为今天的饭食犯愁,为怎样才能活下去苟延残喘,可我还在优哉游哉地拍电影,而且还能拿到这样的大奖,我的运气真的是好的没话说了。因此,我打心底里对你们表示感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个讨厌的家伙,但我说的是真心话,即便没有了艺术,人还是能活下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5723/9efdfdd39c18d5c7.png)
“在饥寒交迫的人们旁边拍电影有一种荒诞的感觉。” 就被这种通透豁达的大实话风格击中了,然后记住了文章出处by《北野武的小酒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5723/ba3dc420a56cbc7b.jpg)
过了很久,我又想起这本书,这一次,终于是把它看完了。在某个小酒馆里,熊老板觉得最好的下酒菜就是北野武时常奇妙犀利的怪谈了。
书里北野武随笔自叙了“生死、教育、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的问题,通篇透着一股直爽潇洒,看这本书会被逗得哈哈大笑,也会有许多被他大胆又独到的言论“怼”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的时候。
书里最扎我心的当属这句话:
“因为要输掉,所以不愿意竞争。但同时呢,又想做第一,想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不成熟的心智,就如被宠坏的孩子一般的想法,不正是宅人的本质吗?”
瞧,这话多过分,毫不客气把人最真实的想法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鞭笞。有些人的“佛系”是因为坦率淡薄,有的人的“佛系”则是因为害怕输掉、不愿意努力,尤其是怕努力了最后输掉,于是一边宅在家里仰望星空岁月静好,一边矛盾地羡慕着那些四处张扬又耀眼的人。
我常说,自己是个嘴笨的人,不会主动与人聊天,大概是脑子内容物太少实在找不到话题,就连争执都是事后好久才懊恼地想起来应该怎么反驳,所以北野武说:
“不是无法沟通,而是你太笨,没本事引出别人的话题。青年人常说跟老年人说话没意思,那只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引出老人谈论他所知道的知识的能力。哪怕对方是小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谈的。”
当你在某个领域里缺乏常识的时候,你面对这个群体时的沟通力就为零,甚至极其容易因为一时语塞而恼羞成怒,这种发怒就像是大脑里的线路发生了断裂,没有能力去进行深入思考了,因为缺乏推动思维转动的齿轮(常识+知识+阅历),所以思维停摆后会感到慌张和羞耻感,进而以发怒来掩饰狼狈;
长此演变,就会因为害怕再次遭遇这种思维断层的尴尬危机,而选择拒绝交谈,封闭社交。都说孩子和阿宅特别容易发怒,小孩发怒是天性的表达,因为他们还不懂表达,阿宅则是因为无知恼羞成怒。
所以说,想要改变这种语塞恼羞成怒的窘境,必须主动地扩充知识面和阅历,往小了说:至少在下次起争执的时候,有争辩的“武器”;与人交谈时,有“谈资”;往大了说:有利于建立自信,社交的自信以及自我认可的自尊自信感,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极有利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5723/8939288b1b746eea.png)
(反正看完之后,本文盲疯狂点头,对的对的,然后默默的多买了几本书。倒也不是要达到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的神境,不是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气质,藏在他读过的书里”嘛,给俗气的自己添些有趣的仙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