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韩语阅读练习的时候读到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人类想做什么的动机意识也许来源于某种程度上的不足感。”
换句话理解的话,可以是“我们在做什么都意兴缺缺的话,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没有饥渴感。”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做比较的话。高中的时候考上大学是唯一的目标,所以我是个全力以赴好好学习的学生。
但是上大学那会儿,我并没有拼尽全力去让专业知识更完美,四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有吃有喝有朋友,日子过得糊涂而潇洒。
而当我在韩国这边辞了职,进入语学院系统学习韩语的时候,我是尽了全力的。因为并不想独立了还伸手问家里要钱,自己负担学费和房租,以及吃穿用行的花销的话,我攒下的钱只够半年。
所以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必须在四个月里达成的目标:必须考到韩语5级或6级,考到就去读研,没考到就回国。
那四个月现在回想起来真真是特别充实的。大部分上语学院的人不是为了入大学,就是为了入研究生院,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所以老师为了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课,讲得非常快,通常2个小时讲两个单元的语法,2个小时巩固这两个单元的听力或口语。我的课都是上午班,从9:00到13:00,上完就是自由时间了。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基础并不是很牢固,新学的东西必须要复习再复习才能记住。所以回到家以后,我和室友迅速地做饭吃饭,看会儿综艺,就睡午觉了。
大概15:00就起床去学校的图书馆了。一直写作业或者复习到21:30图书馆闭馆,后来偶然发现有24小时通宵自习室,就转战去那里学到23:30,然后回家洗洗睡觉。
当然我也不是机器人,学习中间也会开开小差,刷刷手机,瞄瞄别人。至今仍然记得发生在图书馆里那些有意思的很小很小的事情。
像无意间瞥见桌子对面女孩子稀疏的头皮,吓得我赶紧收拾东西,狂奔出去,买了对头皮很好的洗发水和喷雾的那个晚上;
阅览室外面净水器的开水龙头出来的冷水及喝了一嘴的咖啡沫;
因为里面不能说话,在外面垃圾箱盖子上探讨数学题的理科生;
趁出来透气时腻歪的小情侣;
一来就换上拖鞋的男男女女;
在厕所里刷牙的女生;
打盹儿打到鼾声如雷的不知名某某;
经常停在图书馆外面的保时捷……
还有什么呢?哦,对了,图书馆里绝对没有帅的仔。
必须要在这短短的四个月里学到能考过5/6级的程度,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我面前,所以我没有兼职,没有到处闲逛,也没有交很多朋友。大部分时间家、学校、超市三点一线,只用我自己不多的积蓄过了半年。
这样的资金上的不足和时间上的紧迫,激发了我的潜力,最后非常幸运地考了5级。
回想大学时,每个月从爸妈那里拿生活费,没有做很多兼职,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可以说是正是拥有的太多的时间和自由,对什么都没有紧迫感和饥渴感,所以整个人是很散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像很多老生常谈一样,那时的我拥有太多而不知道珍惜。青春,活力,无限的可能,年纪这些都是现在想抓住也抓不住的东西。
可是,如果现在的我要把这些话说给10年前的我听,那时的我恐怕也会觉得现在的我是在危言耸听吧。
所幸的是现在知道也不算太晚。现在的我知道想要达成一件事,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不能拥有太多闲散,也不能贪心地想要兼顾所有,给自己设一个时间上,空间上,金钱上,人际交往上的界限,全力以赴的话,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