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看了一个短视频,在香港的一个茶餐厅门口,不少人排起了一条长龙,他们都在买一种叫做“两餸饭”的快餐。这个队伍里,还有不少穿着衬衫的白领。
有一些不好的评论在指责这些白领,像他们这个阶层的人,不应该是坐在中高档餐厅吃着精致的午餐吗?或者,点上一个商务套餐,坐在有冷气的办公桌前大快朵颐。而不是跟着一群低收入人群一样排队买一份“两餸饭”。
什么是“两餸饭”?
“餸”是常见粤语用词,意思是下饭的菜,“两餸饭”也就是两菜一饭。在内地,“两餸饭”通常被称作快餐,客人可以按需选择几菜几肉。在台湾,人们大都称之为客饭。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两餸饭在香港工厂大厦饭堂及周边地区流行开来,少部分还会以小摊的形式在学校附近贩卖,光顾的群体主要是蓝领、基层和学生,“平靓正”就是它的金字招牌。当然,也有人戏称其为“颓饭”,以反映人们对它的低期望。
以前只是低收入人群光顾的“两餸饭”,现在也能让如此多的白领加入其中。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疫情之下,香港基层打工仔的生活压力。
(二)
8月29日,“拼多多”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市场预期236亿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88.96亿元,同比增长268%;Non-GAAP净利润为107.76亿元,同比增长161%。
这是“拼多多”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财报发出后,29日拼多多股价大涨,一度涨超25%。
“拼多多”的营利说明了什么?
疫情之下,老百姓买东西做到了“货比三家”,比来比去还是“拼多多”最划算。
就像以前戏谑的那句:“拼多多都不嫌弃我们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嫌弃它?”
当下,不要在跟我们谈什么投资理财的话题了。或许,熬下去才有希望!
(三)
疫情已经第三年了。
这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呢?
曾经满屏的广告都是鼓励消费,让人忍不住有刷爆信用卡都要买的冲动。
可现在,我们都小心的呵护着口袋里不多的余粮,在有限的“开源”下,尽量做到“节流”。
不少白领会下班之后,会继续做份兼职——如摆地摊,或是“跑外卖”、“跑滴滴”。不会在去高级餐厅追求那份所谓的“小资情调”,更多的还是自己动手解决吃饭问题。
看到网上有不少的做饭视频,什么“三百块伙食费过一个月”、“五百块伙食费过一个月”。或许,三五百块放在从前是一顿饭的价格,但现在,居然能吃一个月。
相比所谓的“高品质生活”,当下我们更喜欢的是“踏实而接地气的生活”。
(四)
王尔德曾说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金钱的重要性,还不需要等到老,一场疫情就让我们明白了。
无论是白领排队买“两餸饭”,是货比三家买东西选“拼多多”,还是减少外出用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疫情之下,基层人民生活的压力。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唯愿国泰民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