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一段他在股东会上的原话:
你们在座的各位,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我知道你们求知若渴。
你们很多人是书呆子,我不是笑话你们,因为我也是个书呆子。
你们看到了,一个和你们一样的书呆子,虽然一身缺点,却取得了成功,所以你们来到了这里向我取经。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按我本身的能力和才智,我不应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我能成功,是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掌握了几个思维方法,后来在一生中反复使用。
首先,我走大道,因为大道人少。
走大道,才是有大智慧。
我还追求理性……我从小就养成了追求理性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让我受益终身。
说到这里,没有接着展开。
但是,从他在其他不同年份的讲话里,
“走大道,大道人少”还有“追求理性”这两句话都曾反复出现。
首先,“走大道,大道人少”,这是芒格和巴菲特都经常提起的一句话。
这里的“大道”,也可以理解为“正道”,就是歪门邪道的反义词。
这体现在他们的投资上,就是老老实实买入自己觉得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而不是去玩一些投机取巧的金融手段,买一些被包装得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
比如,我们都知道,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几年,一些金融机构热衷于把大批次级贷款打包,处理成标准化的证券。
这种金融衍生品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也让很多人忽视了,在它们的背后,那些作为底层资产的次级贷款其实非常脆弱,违约风险非常高。
而早在1990年代末期,巴菲特和芒格就已经提出了,金融衍生品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后来,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愈演愈烈,他们的警告也不断升级,甚至指出,这种层层包装的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式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因为,在这种产品的掩护下,华尔街可以肆无忌惮地上杠杆;
而且,这类产品涉及大量资金的对赌行为,还不会完全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他们认为,“文明社会的资本配置过程不应该像赌场一样混乱,证券产品应该简单清晰,不应该晦涩难懂”,而衍生品走的是相反的“歪门邪道”。
在投资上,什么是大道、正道?
就是买入真正的好公司。
他们认为的好公司,就是能实实在在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公司。
比如,芒格有一只已经持有了快30年(截至2023年)的股票,就是开市客。
他说,这是一只他打算带入坟墓的股票。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特别欣赏开市客的价值观,就是要把好东西卖给客户。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观察开市客有没有偏离这个价值观。
比如,2022年,在开市客股票的价格已经很贵的时候,他在每日期刊股东会上说:“我从来没动过卖出一股开市客的念头。
去年圣诞节,我在开市客买了几件法兰绒衬衫,一件才七美元左右。
衬衫的质量非常好,手感很柔软。
我还买了几条奥维斯牌(Orvis)的裤子,大概也是七美元一条。
我买的裤子腰部是带弹力的,还防水。
开市客拥有强大的采购能力,它为顾客精挑细选商品,让顾客买得放心……按开市客现在的股价,我不一定会买,但我绝对不会卖。”
另外,再说到芒格担任董事长的每日期刊公司,也是一直坚持,要实实在在给客户创造价值。
每日期刊这家公司最早是发行法律报纸的。
但是,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报纸业务衰落。
每日期刊经历了好多年的亏损。
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芒格带领这家公司做了转型。
他们在2009年股市谷底购进了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等银行业的股票,赚了很多钱,然后又用这笔钱开了新的子公司——期刊科技,发展法庭软件业务。
每日期刊这棵百年“老树”竟又发出了新芽。
芒格说,给法院和政府部门提供软件服务,这条路非常辛苦,微软、谷歌的人都不愿意干。
但是他们愿意干,因为这件事能简化法院和政府办事繁琐的流程,减少人工操作里的错误。
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
他们不怕难,还觉得难一点才好呢。
正因为它难,做成了以后,就是别人抢不走的好生意。
这也是体现了那句,“走大道,大道人少”。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走大道”,放在经营上,就是卖真正的好东西;
放在投资上,就是买真正的好东西。
这就是芒格的基本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