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始的开始:
我开始向内关注自己,我开始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特殊而唯一的存在。我们是各自际遇融合的结果,是所有行为的总和,像准妈妈怀胎十月期待着与宝宝相见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的又按部就班的孕育我自己,未来的自己。
--致未来的自己
几经还没开始就放弃的思想挣扎后,我终于开始尝试写作了,迈出第一步永远是最难的,写出第一句也是。其实写作本身并没有什么,而是我常常还没写下只言片语就开始了“深思熟虑”,比如,我该怎么开头呢?是不是先学习一下写作指南?那结尾呢?语文老师总说要首尾呼应,可是文章主题还没想好呢,那先定主题吧,哎?有好几个主题,到底写哪个?哪个比较好开头呢?……千头万绪,自脑中上升, 人生如戏,我是个戏精。
今天暂且不说“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问题,今天先说说是什么契机让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这要从一段话说起,
“一个复杂系统的改变,其实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很长的时间里,强即使反馈几乎是无效的,那有效的是什么呢?四个字--持续行动。……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不能今天种两棵树,明天就指望能有片热带雨林……”
--Scalers 《刻意学习》
我恍然大悟。
以前的我非常焦虑,焦虑的等不及一点一滴的积累,幻想着一步登天的捷径,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让我一做事情格外焦虑,整个人都被焦虑挟持着。后来索性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假装自己看不到,可奈何世界太精彩,鸵鸟忍不住抬起头。于是看到了这句话,就好像有人明明白白告诉你,不准快,只准一步一步的来,我像是拿到了特赦令,终于不用焦虑的没法开始了,终于可以心平气和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下去了,而且明白只要持续的做下去,时间越久越好。就像酿酒,越久越香醇,时间快不得。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我只要尽量早的开始就好了。
于是,我终于开始了。
我理解的持续行动说的是三个方面,频率,数量和质量。
为什么要持续?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系统,要不停的与它交互,它才能在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效果,小树苗要定期浇水,如果一时兴起浇很多水然后就晾在一边不管了,那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持续的行动才是有效的行动,有效的行动才会得以累积,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那么这就说到数量的问题,每天种三棵树和每天种三十颗树有什么区别? 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每天种三棵树需要100年才能变成森林的话,那么每天种三十棵树呢?那就只需要十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试想如果每天种三十颗树只成活了两颗,那我们还不如放弃对数量的追求,踏踏实实每天只种三颗,让三颗都茁壮成长。
对持续行动的理解,让我终于和时间成为朋友,我看到时间的长河呼啸而过,一把扯下焦虑,卷走吞噬了无痕迹。现在即使哪一天我懒惰了,我也不会焦虑,我会清楚的知道我错过了什么,我需要做哪些额外的行动才能弥补。
如果世间有可以战胜一切的力量,我想那就是时间了。时间能带走青春容颜,时间轮回着新生与终结,时间让伟大成就伟大,时间让虚无终归虚无,时间考验着一切,沉淀下来的终归不朽。若能持续行动在当下的每一刻,一点一滴的积累,必将收获时间的恩赐。当然,持续行动的路上我一定不孤独,因为总会有那样一些存在,他们让旅途色彩斑斓,指引我走的更远,看的更多。和时间做朋友,终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因为时间划过,我遇见了自己,遇见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