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作者: mumuk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7:03 被阅读0次

6.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病像太阳病,主要是渴,就是内热,里热刺激很强烈,巴甫洛夫说刺激过于兴奋,另一种刺激就被抑制,这个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怕冷,要不阳明病人说胡话,谵语烦乱。所以虽然恶寒但是感觉不到,不恶寒光热了。这个就是温病。里热的人千万不能发汗。  

6.2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鼻息比鼾,语言难出。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发汗最伤人津液,里头有热,你越发汗,像壶在炉子上坐着,火蒸着他,你一撤着睡,这壶子热的更快。身上干热干热的,灼热。太阳中风是发热汗出怕冷怕风,这个风温也汗出也发热,但是他不怕冷,它怕热。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这个热是由里热往外出的这个人,就是蒸蒸身上热而汗出,是阳明之汗。中风之汗,汗出的有限,并没透,所以肌肉还是不解,阳明之汗它由里往外出汗,它热。

身重,多睡眠:说明身体有湿,皮肤肌肉的组织里头湿挺重的,虽然里头热,身上还有湿,说明里面不实。 鼻息必鼾:出气呼哧呼哧的,有声。

温病:里头有热,不能用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都不行,要用白虎汤,不是表热,解表没用,越解表越坏,桂枝汤更不能用,那是甘温的。

6.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溲指小便。

一吃泻药,更伤津液了,小便就没有了。津液失去血液的濡养,就发直。如果没有实热,下药伤脏器,阳明病大便便秘下药不伤人。里头不实,下则脏器虚了。

失溲者,就是肾功能失去收摄作用。  

6.4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温病是热病如抱柴救火,火就烧的更厉害了。

微发黄色:身上有点黄色,微黄的样子,一点血色都没有。剧就是厉害。误治的结果就是吃些药与火攻,轻者微发黄色,重者,那就不得了了。 时瘛瘲就是厉害。厉害的华就是发惊恐,时常地抽,身上颜色就不只是发黄了。

若火熏之:就是黄褐色,熏肉的那个颜色。

一逆尚引日:误治下,人还能活些日子。 再逆促命期:再火攻,就活不了了。 温病绝对不能发汗,吃些药。可以用大量的麦冬、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黄。

相关文章

  • 辨温病脉症并治

    根据《伤寒·温病·时行》,温病分为伏气温病与时行温病。 一、伏气温病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 此皆发于...

  • 条辨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太阳病有三种,分别是中风,伤寒和温病。 冬伤于寒春病必温(春必温...

  • 温病

    6.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病像太阳病,主要是渴,就是内热,里热刺激很强烈,巴甫洛夫说刺激过于...

  • 温病——风温

    论述:风温多发生于春季,起病急,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以肺为中心的症状。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温病舌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温病舌苔 1.温病 温病分为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病在血分。 病在荣卫:无胎。 病在气分...

  • 伤寒论之条辩6——什么是温病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条辩是给温病下的定义。其表现是:发热、口渴,不怕冷。 温病与时间有关...

  • 温病学派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

  • 精读《黄帝内经》(第249天)

    【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找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译文】凡伤于寒邪而变成温病的...

  • 乌梅白糖汤

    清·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病在荣卫 温病分纯温病,兼感寒温病。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

  • 伤寒伦笔记1: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有三种病:中风,伤寒,温病。中风和伤寒是气血功能偏向不足,温病是气血功能偏于亢盛。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q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