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倘佯飞舞在书法笔画中的石头

倘佯飞舞在书法笔画中的石头

作者: 楼兰之舞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6:45 被阅读66次

    文/图  楼兰

    沙漠里犹如水面一般白茫茫的流沙,映照着淬蓝的碧空,好似大海一般流连。那些其貌不扬的小石子,被风轻轻地撩拨,好想脱离躯壳的桎梏,临风而舞。可她们支配不了身体,只能任凭时间流逝,等待懂得的人圆她们飞舞之梦。

    许多年后,有位清瘦的男人踏进了沙漠。他蹲下来,拈起一块小石子细细观望,那是只惯用毛笔的手,手指修长。

    这位男人受祖父影响,五岁开始练习中国书法。说来奇怪,眼前各具形态的小石子在男子眼里依稀有汉字点、撇、捺、钩的样子,男人脑中灵光一闪,心中大为感动,为何不用这些小石子进行书法创作?!

    这位男人叫刘波,他凭借多年累积的书法功底和对奇石的爱好,大胆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奇石书法是由书法艺术与奇石艺术衍生而来,是利用天然石头的自然弯曲拼接组合,再配合行草书法的规则粘贴而成的书法艺术字体。

    用石材拼字,拼字功力,石形要求,布局章法等等,其标准很高。奇石书法远比当下奇石小品组合难之又难,故而尝试之人少之又少。刘波的尝试,使那些小石子通过文字的方式飞舞了起来。

    听闻刘波老师又出新品,约朋友前去拜访。小院在闹市僻静处,院内藤架上绿叶生机勃勃,垂挂的串串葡萄尚显青涩。葡萄架下根艺遒劲,或扭曲回环,或直指前方,平添了小院的艺术气息。

    新作品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从谋篇到制作完成历时半年。整副作品用318块天然泥石粘贴而成,行草结合,细细观摩,每个字都有奇石兼书法笔画的特有韵味。

    “一壶浊酒”里的“壶”字恰似象形酒壶。“古今多少事”的“古”字下半部分“口”有个小孔,自然天成。

    “是非”二字不是平铺直述的架构,而是通过一个中轴线分布左右,即有书法美感又兼顾整体布局。

    外框架用哈密金钱榆树原木制作,此树木自然死亡放置十年之久,水分全部挥发完毕,不会开裂,自然本色。

    观摩的同时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先选购材料,再布置框架。准备工作完成后,夜深人静时,刘波在地下室进行创作。他戴上老花镜,手拿小镊子,反复揣摩更换字体笔画石,有些笔画石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

    为了追求神形俱佳,刘波经常一连翻找数十箱石头来寻找最合适的那一个笔画,作品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像是专为那一笔画而生。

    小石子被赋予了生命,她们在大唐诗人李白的诗歌里,自由浪漫;在《天道酬勤》魏碑笔画里,气势恢宏; 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里,变身楷书,朴实端正;或在《茶道》二字里韵味十足,似要道尽玄机。石头遇见对的人,就会有生命。

    朋友被一副名为《静思》的作品吸引,白底黑泥石字,端正大方。“静”字的左上部分如同一名盘着发髻的古代少女正托腮静思,而右上部分的笔画似一张正喋喋不休的嘴欲要扰乱少女的思绪。这幅作品把像形石巧妙地融入书法作品中,这一静一动将作品的意境表现得淋漓精致又恰到好处。

    刘波的工作室内,胡杨木圈挂件独特。原生态的胡杨木圈抛光打磨,里面用实木板贴起来,周边缝隙用珍珠沙填充,框架做好后,再用奇石双面拼字。刘波说每件作品,感情都渗透进去了,自己的理念也体现在里面。

    刘波计划完成的下一副作品,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框架选用储存多年的黄花梨木,木质细腻,保留了原木头的形状。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这次,将有一批小石子徜徉飞舞在书法世界里,表达全词豪迈神韵,让我们拭目以待。

    夜深人静,戴着花镜,手执木镊子的刘波站在孤灯下,端详粘贴着每一块笔画石。看似安静的画面,实则创作激情涌动,他的创作灵感和小石子的梦想不停碰撞,擦出明亮的火花,在暗夜里格外耀眼。

    注:文中奇石书法作品由新疆哈密刘波创作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倘佯飞舞在书法笔画中的石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u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