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适陈

孔子适陈

作者: 三千奥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06:59 被阅读0次

孔子师徒一行,在郑国东门会齐之后,又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了陈国。陈是一个小国,相传国君是舜的后代,都城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孔子来到了陈国,寄住在司城贞子家里。

陈湣公当时以上宾之礼迎接孔子入城,对孔子还是相当尊重,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有一天,许多被箭射中的鹰隼落在陈国宫廷前死了,身上被楛木做的箭射穿着,箭头是石头做的,箭杆有一尺八寸长。陈湣公看着这些很特别的箭,弄不清箭的来历,就派人请来孔子。

孔子看了看鹰和箭,对陈湣公和他身边的几位大夫说:“这鹰是从遥远的北方而来,这箭是肃慎人的箭。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九夷百蛮都来进贡,北方的肃慎国就献了这样一种箭。看来那地方的人还在使用这种箭。先王把肃慎人进贡的箭分给长女太姬。后来太姬嫁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来陈国。陈国保存古物的府库中应该能找到这种箭。”孔子停了一下,语气深沉地说:“当初先王把一些远方的贡物分别赐给同姓、异姓的诸侯的目的,是要展现亲谊,叫他们不要忘记归服周王,替周王守卫疆土。”陈湣公派人去府库中查找,果然有这种箭,于是对孔子更加敬佩了。

后来,楚国攻打陈国,陈国都城的西门被烧毁,楚人便抓陈国的降民前去修城门。孔子师生无法再在陈国待下去了,决定到楚国去。在离开陈国国都,路过西门时,孔子却不在车上俯身、手扶车前横木对陈民行礼,即所谓“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认为老师这样的态度于礼不合,便质问说:“礼制有规定,遇到三个人就要下车打招呼,遇到两个人就在车上行礼。现在遇到陈国那么多人在这里修城。老师您即便忙着赶路,不严格遵循礼节下车打招呼也就罢了,为何连在车上行礼都没有做到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道:“我听说,国家灭亡了却还懵然不知的人,是愚昧;明知国家亡了却不奋起抗争的人,是不忠;知道奋起救国却不肯为国牺牲,是不知廉耻。现在这些修城门的陈民虽然人数众多,但三样中却一样都没有做到,不仅甘心亡国,做了敌国的顺民,甚至为敌人修城门,所以我没有向他们行礼。”

相关文章

  • 孔子适陈

    孔子师徒一行,在郑国东门会齐之后,又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了陈国。陈是一个小国,相传国君是舜的后代,都城在宛丘(今河南...

  • 孔子将适陈

    孔子将适陈,颜刻为之仆。 前方匡地也,学生曾入此。 忆昔刻之入,亦是由彼缺。 匡人闻刻言,以为是阳虎。 四面而围之...

  • 孔子适卫

    孔子周游列国首先选择的是卫国。由于孔子在鲁国政绩卓著,声名显耀于各国,所以当他与弟子们到达卫国边境一个名叫“仪”的...

  • 【孔子的无妄之灾】抄录李守力《周易诠释》无妄卦廿五

    【孔子的无妄之灾】 《荀子·宥坐》: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

  • 孔子始适卫

    孔子初适卫,卫侯问军事。 仲尼不能答,丘也未之学。 若夫俎豆事,则尝闻之矣。 灵公不问礼,夫子明日行。

  • 孔子欲适费

    孔子欲适费,定公风闻之。 天幸其未去,鲁侯乃任之。 先为中都宰,四方皆则之。 一年擢司空,再擢大司寇。 孔子摄相事...

  • 孔子厄于陈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

  • 论语新视界091|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想当年,孔子被迫离开故国,周游列国。期间,孔子曾两度适陈,第一次在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第二次在鲁哀公三...

  • 赖辉东《论语史鉴》11·6娶嫁时,一定要重义轻利!

    第6章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即南宫适(括), 孔子的学生,南容是南宫适的字。 . ...

  • 就是有天大本事,也要等待时机才能出人头地

    孔夫子尚困于陈邦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适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u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