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学生因抽烟被同事带到办公室接收教育。在完成了学校纪律处理之后,在不过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我用了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通过三个问题的测问,期望帮助学生了解到真正决定他们抽烟的原因是什么。
在精神分析流派看来,我们人的外在行为是被内在的人格结构决定的。无论在行为的前后,头脑中是怎样的意识活动,那都不是决定行为在此时此刻发生的因素,而是那些必须通过精神分析师通过特殊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而发现的,存在于潜意识中的驱动所决定。
因为是面对学生交流,又不用于对成人的咨询交流,只是尽量帮助学生理解行为发生的更根本原因。对于一件事情,越是在更深层次的作用因素上施力,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能够将潜意识中的活动意识化,将大大加速外在行为的克服与修正。
我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
1、[endif]爸爸妈妈有抽烟的吗?
2、[endif]抽第一支烟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什么诱因吗?
3、[endif]抽烟时的感受如何?
问题一的提出是因为人格的形成在我们早年与父母相处之中。既然外在行为是具体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父母在孩子早期的表现至关重要。两位学生告诉我,家中父亲都有抽烟。
问题二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的人格决定了在怎样的环境诱导下做出怎样必然的回应。那就有必要考虑一下,这两名学生是在怎样的环境诱因下激活了早期隐埋下的那种必然性。一名男孩说是当时特别羡慕影视剧中抽烟的男人气概,另一个男孩说是觉得父亲抽烟很有感觉。而且抽第一支烟的时候都是初三。
对于男孩来说,一般青春期的开始要比女孩晚1到2年,这两个男孩的青春期可能开始于初二,在青春期里,人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将个人诸多属性进行统一确认。男孩,大部分的男孩,应该是基于内心对父亲男性形象的认同,而努力超越父亲在内心的形象完成成长。男孩这个对父亲的认同是发生在6岁左右,但是随后进入潜伏期而被暂时搁置,进入青春期,在激素的作用下,父亲在内心的投影重新活跃起来。
为什么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和父亲相冲起来?在精神分析看来,就是通过对父亲的攻击而发成跨越成长。有意思的是,人只有对内化的对象才会攻击而表达一种反抗。如此说来,一个能够与父亲相冲的男孩,是一个健康迈向男子汉的男性。父亲此时遭受的攻击则是孩子对当年(也就是孩子6岁左右时的自己)一种超越。
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只是想应证一个原理。任何的行为,对于潜意识来说都是内在紧张的释放,也都是一种维持内在心理安全的防御方式。比如抽烟,可以满足激活自己内在父亲的形象而获得一种力量。在焦虑下,潜意识为了防止自己内在崩塌,会采取各种防御机制,其中就包括退行,而吸烟这种外在行为刚好实现了两点,一点是获得了口腔内的粘膜刺激就像吮吸母亲的乳房,让自己回到婴儿状态,另一点则是吸烟的这种仪式活化了内在的父亲投影,所以焦虑时吸烟其实是让自己又再一次的回到父母的怀抱之中。
分析的全部没有必要告诉学生,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明白,他们如今的行为是由于他们的父亲在早年对他们人格的影响结果,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那么站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不仅仅要活好17岁,也要为将来自己作父亲准备。
唯一遗憾的就是,最后应该问一下学生,在听完我的分析之后,学生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如此也能够帮助学生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