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偶然看到一本《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
快速翻阅了一遍,
正如书的标题一样,讲了几个人临终前说的后悔的事情。
作者邦尼.韦尔,是一名澳大利亚的英国人,
源于英国冬天天气的寒冷期较长,
且厌倦了固定工作的千篇一律,
所以常常前往中东、亚洲、澳大利亚等地度假,甚至长住。
这与大部分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有点反差,
如果你去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旅游地,
就会发现,很多欧美人士,单身或拖家带口,
在这些旅游热门地度假或边谋生边度假,
有时一眼望去,外国人比本地人还多。
他们这些欧美白人,在第三世界的东南亚等国家,是上等公民,
有钱,有闲,
是很多当地的居民眼中的金主。
有时给的小费,就相当于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
对当地人来说,这些人对他们经济上有帮助,
对欧美人士来说,在这些地方既享受了美景,
又能从当地人身上找到在欧美国家找不到的优越感,
所以两全其美,岁月静好。
02
书作者邦尼.韦尔,
作为一名旅居的护士,
在墨尔本照顾临终的病人,
和他们以及家人的相处、交谈,
和这些临终病人的交流,
作者深深感到了人性的光辉,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一次和一位杂志的编辑朋友聊天之后,
这位朋友把她的故事写了一篇报道,
在朋友的怂恿下,
邦尼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在网上,
很快引起读者共鸣,
书未出版,引起了300多万的阅读量。
新浪微博关于本书的“五件最后悔的事”被转载与评论几十万次。
03
好,现在说说这本书。
我拿到的是重庆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版本。
该书脉络清晰,
从序言的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
到接触的每一位客户的故事,
按流水的方式,依次记录。
最后是尾声,作者的感悟。
下面进入主题,什么是这些人最后悔的事情呢?
后悔1 我希望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过别人所期望的生活。
看到第一章的标题,我想起一句话:
一切都是自传,一切都是自传,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演绎自己儿童时形成的人生脚本。
(武志红在得到的心理学课有一课专门说这个,有兴趣找来读一下。)
作者一直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西方人大都是这样的,
他们生长在经济发达的国度,有良好的社会福利救济制度,衣食无忧,
很多人工作半年,休息半年。
半年上班,半年在巴厘岛,
真是让我们中国人羡慕嫉妒恨有没有?(有时真希望他们不存在,哈哈)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不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我们不能过。
有头发谁想做秃子? 过自己的生活,说的到底是Money啊,
说走就走,说的容易,往家里走,往上班的地方走。
居高的房价,日益高涨的物价,什么都涨,就是收入不涨,
日子还过不过?房贷还还不还?孩子还养不养?工作还要不要?
后悔2 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地工作
站在某些人的角度,有10万个理由拼命工作,
因为要生活要生存要出人头地要抢占市场抢流量。
拼命吧,拼命赚钱,因为命不重要,钱重要。
但我觉得凡事讲个平衡,有的人,明明就是眼里只有工作,心里只有工作,
这些人就有问题。
看过一篇心理文章,
说是对某样东西有瘾的人,
其实是在寻找一种感受,是被剥脱的感受,
是幼年被剥脱的感受,主要是对父爱或母爱的被剥脱感。
这些人,耗其一生都在从外物中寻找这种感受,
但事实证明,最终都是失败的。
所以,酒瘾烟瘾毒瘾越来越大,直到与烟酒毒同归于尽。
工作狂也一样。只是工作瘾被大部分人认可
美其名曰爱工作,
深处的根源是一样的。
只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最后死于工作。
还忽视了另一半,忽视了家庭和孩子,
临死才明白不要太拼命。
个人觉得最近10来年的经济环境或工作氛围是不正常的,
每个人都有危机感,紧迫感,每个人都在奔跑,
就像那个狮子和羚羊的故事:羚羊要跑,怕被吃掉。狮子也要跑,怕没东西吃。
就看谁跑得快,但不是累死,就是干死,一样是死。
一些个媒体:书籍、电视、报纸,也推波助澜,
快点上班,快点工作,快点赚钱,
赚钱买房,买车,买奢侈品,
再赚钱,赚钱干嘛?
买更大的房,更大的车,更多的奢侈品,
还有私人飞机等着你呢。
到死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和我有多大的关系?
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这些有多大的关系??
张德芬在她的书讲过快乐和喜悦的区别:
快乐来自于外物,喜悦来自内在。
后悔3:我希望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命的终极意义是被看见,表达感受就是希望被看见。
我看过无数心理学的书籍,听过一些心理学课程,
但我还是对一种人没法理解,
他们不需要表达,不需要说话,不需要交谈,不需要沟通。
能忍任何的痛苦。
我无法知道这些人的忍工是怎么练的。
幼年经过多少拒绝,受到多少的伤害,
还是拥有了足够的爱,得到足够的肯定,
才造就这些人的心犹如石头一样冰冷和冷峻。
后悔4 我希望跟自己的朋友们一直保持联系
这个又是一个问题了。
又是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
请看前几天的热文:
连亲密关系都没有了,
朋友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的代名词。
后悔5 希望我已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快乐是人人追求的。
看来痛苦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带着的,与生俱来的。
04
最后,
书中的故事较多,时间关系,没法逐字细嚼。
标题、结构、大纲式的阅读,
已经能窥探出作者的写作要意图。
那就是要好好地做人,别到时再后悔,一切晚矣。
作者讲的是已经临终的人的故事和感悟,
这些人活在之前的70-80年里,
时代不同了,
对现在的人能否具备指导意义,值得商榷。
只能是参考和借鉴。
综合以上本书的阅读分数:3.
谢谢阅读。
欢迎留言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