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纪念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逝世五十周年:朱仲玉、李成俊回忆曹聚仁

纪念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逝世五十周年:朱仲玉、李成俊回忆曹聚仁

作者: 柳志儒 | 来源:发表于2022-06-05 09:35 被阅读0次

 柳哲

1900年6月26日,曹聚仁诞生于浙江浦江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镜湖医院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

柳哲在曹聚仁铜像前留影 曹聚仁病逝前扼腕赶稿

这位曾经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22岁便准确笔录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书《国学概论》出版;20多岁,以中等师范生的学历,成为复旦、暨南等校名教授;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鲁迅主动投稿支持,名闻上海滩;抗战爆发,脱下长衫,持笔从戎,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成为抗战名记者之一;蒋经国在江西赣南时曾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该报当时成为东南三大报之一;1950年他又只身赴港写作,之后又频频北行,成为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宾,台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也秘密邀其“畅谈”;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于1958年向海外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留下百余种种著作,4000万言的文字,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不朽丰碑!

“谜样人物”曹聚仁,经过岁月老人拂去其神秘的面纱,从历史的后台,一步步逐渐向我们走来。曹聚仁,在他的亲友心目中,其实并不神秘,虽然曹聚仁在澳门逝世已经50周年,但他们记忆中的曹聚仁,仍是那么鲜活,可亲可敬……   

朱仲玉、李成俊:我们是师兄弟,都曾师事曹聚仁  

朱仲玉先生的著作

澳门日报社社长李成俊先生

笔者于1998年上半年曾去拜访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朱仲玉先生。那次谈话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先生与澳门日报社社长李成俊先生的结识。曹聚仁先生自1950年赴香港后,大陆的媒介便绝少提及他了。曹聚仁一度被大陆视为“反动文人”。直到1981年初,中国新闻社的有关同志找到朱仲玉先生,告诉他曹聚仁先生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肯定,并让他写篇回忆曹聚仁先生的文章。

朱仲玉先生对恩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经过了30余年的压抑,终于有一天可以倾吐了,很是快慰。朱先生很快写成《在澳门逝世的曹聚仁》,经过中国新闻社推荐,在《澳门日报》(1981年5月20日、21日)分上、下两篇刊登。

不久,即收到《澳门日报》社社长李成俊先生的来信,说“我们是师兄弟”,在澳门,曹聚仁先生是新闻界前辈,我也经常向他请教办报、写作等方面的问题。

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其丧事也是由澳门日报社同仁出面操办的。从此,这对同以曹聚仁先生为师的“师兄弟”,近二十年中,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98年6月底我给李成俊先生寄去文稿,他很快安排在《澳门日报》(1998年7月5日)“新园地”刊出拙稿《曹聚仁树立治学楷模》,并给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寄赠了由澳门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孰忍一水隔天涯--澳门日报台湾问题评论选》、《澳门日报三十年》等书,充分表达了对恩师曹聚仁先生的深深怀念。

朱仲玉先生在回忆文章中写到:“我第一次见到聚仁先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赣州,他任赣州《正气日报》总编辑的时候。当时我在国立第十九中学念书,……有一次,我去报社,正好聚仁先生在那里,编辑给我作了介绍。聚仁先生热情地问我在哪所学校读书?几年级?多大年岁?当他知道我曾在上海电器行做过学徒,是从那里逃出来到赣州去念书的,就大大鼓励了我一番。”“这次谈话对我以后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战胜利后,朱仲玉又在曹聚仁主编的《前线日报》写稿。有一次主动去向曹先生求教,曹先生也很欢迎。“总的意见是我的知识面不宽,原因是书看得太少。他建议我要多看书,磨刀不误砍柴工。书看得多了,知识面一宽,写文章就得心应手了。聚仁先生还告诉我,结合看书可以写读书笔记、书评。”

“我就成了他家里的常客。他家弄堂口有副长期停在那里的馄饨担,他最喜欢吃馄饨和花生米。我每次去他就叫来两碗馄饨,拿出一盘花生米,和我边吃边谈。”“一九四八年,他介绍我去缅甸中华商报工作,我们在上海外滩分别了。”“聚仁先生比我大二十六岁,他对我这样的青年人谈话,从来不用教训的口气。他对任何一位青年朋友,都表现得那么谦虚和平易近人”。“聚仁先生那种尊师和爱护文学青年的美德,将永远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念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逝世五十周年:朱仲玉、李成俊回忆曹聚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h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