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是我选择家访的第一个孩子,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复学测试中,他考了最低分,近期的作业,总是完成得不好,而明明——妈妈决定专门留在家里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周璐这个孩子在我眼里,几乎是一个十足的后进生了——成绩不好,上课走神,基础知识欠缺了太多,作业潦草且总不完成。但他的优点便是语言和想象,他总能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想象力上,也总是让人感到惊喜。
和孩子们一起步行回家,我们4:05从学校出发,4:24到家,学校上学也就是20分钟的事情,相对来说也还好。在学校外面,孩子特别有意思的说道“我知道姥姥为什么给我取名字叫周璐,因为我放学总要走路呀”,真实既可爱又好笑,谐音还能这么用,我说“你以后买了车,是不是可以叫周车?哈哈。”中间我们用了较快的速度,一路走着一路说话,几个调皮的孩子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气喘吁吁,孩子们听到我的喘气声,毫不客气的来一句“你缺乏锻炼,每天叫我们锻炼,自己不运动”,为了挽回面子,我说自己每天只跳操不跑步(所以走路方面显得很low),困于知识的缺乏,他们竟然信了,其实我是真没运动,不然能是个这样的肺活量?中间看到了一处3米高的悬崖,据说周璐曾经去跳过,结果腰痛了四天,另外一处草笼,孩子也摔下去过。看来不管是主观的安全意识,还是客观的道路安全性,都不太令人满意。到家之后,孩子妈妈很热情的出来迎接,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由当孩子面交流,变为了背孩子面交流(这是我的小学老师坚持的原则,现在也成为我的家访原则了,赞扬的一面孩子可以听,但批评的一面,家长知道就好,老师当着妈妈的面说我不好,还是挺伤自尊的。)
孩子的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哥哥三个人,妈妈是专门为了照顾他留在家里的,奶奶年龄比较大,哥哥据说20岁了,没有读书,也没有去外面工作。家里的房子跟一年前相比漂亮了很多,黄色的瓷砖,两层楼的构造,楼下比较普通,适合干农活,楼上比较高级,有地板砖、沙发等等,看起来并不比小镇上的板房差。整体来说,家庭条件似乎还可以。奶奶表达了感谢之后,首先开始聊自己的自己对孩子的(语言)教育。接着妈妈开始讲自己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顽皮,说话时总要对对嘴;喜欢玩玩具,做完作业之后要玩很久的玩具,玩具摆得茶几上哪儿都是,自己也不清理……从妈妈的描述里,看得出来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期望不高,只要品德没有问题,学习上能学好是好事,学不好也没太大关系(倒是我心态更急一些)。我和周璐妈妈交流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们针对孩子的情况,罗列了一个家长指南,在我看来,这样的后进生,家长能做的,更多是重基础的监督,在基本的字词音形义上下功夫,在基本的课文阅读、背诵、默写上做实在,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整体来说,考及格是没问题的。我坚信家长也是满心想要为孩子好的,再苦再累也愿意做点什么,只是不知道具体方法,在“知—能—愿”的模型中,第一步“知”就被难住了,所以家访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适合家长和孩子的“家长行动指南”,让他们能根据这个指南,做自己己所能及的事情。
整个家访过程中,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周璐妈妈的态度很配合,似乎她要真正行动起来,好好监督孩子的学习,我知道她的行动不一定很快能换得结果,但只要大家在行动,结果总不会太差!
2020年5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