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的层次

仁的层次

作者: 伊姿Natasha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22:48 被阅读0次

    我是樊登读书的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380天。学习《论语》第五十三天。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孔子在评价三个学生的时候都用了仁去衡量,但是他为什么可以评价他们的职位,但是无法评价他们是否行仁呢?是因为孔子把仁分为三个层次:

    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

    人之性是向善的,人只要做到真诚,内心就会有力量,人之性是指本性,人最初本来的样子,小孩子刚生下来内心都是真诚向善的;

    人之道是说择善固执,当人渐渐长大,开始学会适应社会来应对生活,难免也学会了说谎虚伪等各种不好的习性,这个时候就要靠思维来选择坚持向善,并执着的一直做下去,这样的境界已经很难了;

    人之成是止于至善,这个更是难上加难的,要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还要保持善念,这是仁的最高境界。

    所以你们看关于某个人是否行仁,是藏在每个人心里面的,所以很难看得出。

    这一章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公平,公正的老师,不偏袒任何学生,评价也非常的客观,是个行德之典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的层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km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