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我今天新学了一首儿歌唱给你听吧。”
“好呀好呀!”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淅淅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谣,又一次飘荡在耳边时,不用翻日历就知道马上就该到腊八节了。但是具体哪一天是腊八还真的不太清楚,对于以阳历日期为工作指标的人来说,阴历的节气必须查看日历才能提前知道。
今天早晨起床时看到屏保上显现的“腊八节快乐”立马明了,今天是腊八节了。也幸亏有这智能画报的提醒,才让人不至于连这些传统节日都完全忘却。虽然各类商家也会提前准备相应的活动,但都不如智能画报的提醒及时。
在腊八节这一天,不同地方的风俗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腊八节比较隆重,除了要喝腊八粥,还会准备腊八蒜、腊八豆腐,还有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我生活的这边倒是不怎么喝八宝粥,多数是吃腊八面。
小的时候,在腊八这一天妈妈会煮面条,除了面条里面还会放七种配菜,具体种类不固定,根据个人喜好或是手头方便获取的食物,像黄豆、花生之类的豆子也会放一些。再放一些炒过的蛋、菜之类的,味道还不错。
刚结婚的时候每到腊八这一天婆婆也会煮面条,她煮的面条更清淡一些,八种食材都是直接下锅的,里面常常含有胡萝卜丝、豆腐等,仅在出锅前放一些盐与香油调味。味道吧,很清淡,说不上难喝,也够不上好喝。本人是不太喜欢的,看家里其他几人可能也不太喜欢吧。后来再到腊八节婆婆就不再煮腊八面了,而是直接蒸米,炒几盘菜,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八种食材的添加。
现在网上说起腊八节的由来都是说是纪念释迦摩尼成道的。而我小时候听到的有关腊八节的来历却是与朱元璋有关。话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他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他实在是饿的慌了,就想抓耗子来充饥,没想到耗子没抓到却在老鼠洞里发现了一些米、豆、玉米、麦子等东西,因为各种食物的量都很小,于是他就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下锅煮了,而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在一年的腊月初八突然想起了这件事,立马回想起了当时所感受到的美味,于是命令膳房用五谷杂粮煮粥,起名腊八粥。后来这种吃粥的风俗就慢慢流传下来了。
当然小时候听到的版本并没有这么全,也没有指明是朱元璋。只是说是一个小孩,快被饿死的时候发现了8种粮食,每一种都只有几粒,汇合在一起之后煮了一碗粥,凭借这碗粥保住了性命。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与刘秀有关的故事,因为南阳有许多与刘秀有关的东西,像四棵树,饮马池等等。后来要跟孩子讲腊八的来由时才知道这件故事居然讲的是朱元璋。
你是如何给孩子讲腊八节的由来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39809/301efb8b1253f17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