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时代的回述

一个时代的回述

作者: 晓寒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1-16 11:30 被阅读0次

    提起安妮·勃朗特这个英国女作家,想必会有很多人觉得陌生。即使你看到副标题上的书名,可能对你来说也是陌生的。但如果提到他的姐姐们,大家会有一些印象了,她们是艾米丽·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名字不是很敏感的话,我想对两本世界名著,应该是了然于胸的,分别就是《呼啸山庄》和《简·爱》。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阿格尼斯格雷,其实就是艾米丽和夏洛蒂的小妹妹安尼勃朗特所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是我时隔二十一后第一次重读。感受上还是有着很深的触动,毕竟这是自己人生当中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现在重读,有了更多深刻的体会和对生活的反思。毕竟少不更事时读来和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同,但是这二十一年中,主人公的思想其实始终在我的脑中回响,给我人生的路以启迪,对我的工作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01格雷家的衰败

    现在读来我对格雷家的衰败的理解是这样的:它源于爱,在爱的途径中,毁灭在盲目乐观的投资和超前的消费。

    爱是整本书的主线,不论是对宗教的信仰还是对挚爱的付出。父亲的爱是希望家人能生活的更好,于是在那个信息极不对称的时代,他孤注一掷的将全部家当赌在了自己很不了解的投资领域上。对美好的憧憬,给了他为了不降低生活标准的过度消费,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过度消费或者超前消费。而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在一切希望都破灭的时候,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和心理慰籍中维持很长的时间,有的人会清醒起来,从中摆脱,面向未来,有的人可能会就此消沉,一蹶不振。而在书中正好有这样的一个对比,父亲被希望的破灭击垮,母亲则重新振作,面对未来。即使是在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是用美好的希望充盈着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投资中也会有很多人提醒,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可是总是有人在对金钱的追逐中孤注一掷,最后落得个……

    我们对金钱应该是心存敬畏,而不是盲目乐观。关于敬畏金钱,曾经看过一本书叫《魔法钱包》,讲的就是对金钱敬畏的故事。故事中每一位有钱人都是将自己钱包里的钱币按照顺序展开所有的褶皱认真的放好,虽然这是行为上对钱的一种爱惜,但是行为和心理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相互的作用会起到敬畏金钱的作用。

    如果阿格尼斯·格雷的父亲像他妻子一样,那么主人公也就不需要外出打工了,但如果这样,那故事该如何继续呢?

    02歪曲教义的布罗姆菲尔德家庭

    作为书中主人公的第一份工作,阿格尼斯怀着非常美好的憧憬开始,最终的结果是遭到辞退。当中的问题很简单,作者在书中也做了解释。作为教师,阿格尼斯没有惩戒权,甚至任何惩戒的恐吓都都不可以。可以看得出布罗姆菲尔德一家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纵容,这个家庭的主人寄希望家庭教师承担责任,又不放权,使得阿格尼斯无法有效的进行教育工作。而当布罗姆菲尔德的大儿子残忍的迫害小鸟的时候,这个家庭不是劝阻而是鼓励,他们甚至是歪曲教义来给自己辩解,却正好赶上阿格尼斯是牧师的女儿,对教义的理解远胜于他们,这也可能是触碰到了他们所谓的尊严的底线。这就有点像中国的歪嘴和尚念经了。

    从这个家庭中,阿格尼斯·格雷没有得到好的体验,而是在极力的压抑自己。其实从中完全看不出她是什么女家庭教师,她只是一个高级保姆而已,而且还是一个毫无经验的保姆。由于年轻和毫无经验,在对待问题时显然过于束手束脚,不知所措,或者是直截了当,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的麻烦。

    布罗姆菲尔德一家应该是有钱又有闲的家庭,从中给人的感觉是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充斥着各种矛盾,夫妻间的,母子间的,婆媳间的,主佣间的。在男主人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对一切都是挑剔的、愤怒的。女主人则更希望将很多事情在不放权的情况下交给别人去做,还要做好。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又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可以想象对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家庭教师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当她每天用无尽的付出教育她的学生,看到学生们总算有了一点点进步,面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时候,她的雇主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她被解雇了。

    解雇,对主人公来说,是一种耻辱,但对读者而言是一种解脱。

    当主人公回到家时,家中的爱给了她恢复勇气和希望的基础。

    03阶层固化

    作者在文中其实并没有提及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在作者对未来的憧憬中,只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并没有过分的渴求阶层的升替。作者宣扬的也是不同阶层间的平等待遇,以及礼貌和尊重。

    主人公对上层社会的愤怒之一,就是他们看人下菜,对低阶层的无理和不尊重,还有那些将她视为空气的眼神。尤其是对神职人员教区长海特菲尔德,觉得他玷污了这个职位。但作为一个旁观者而言,那是教区长想要摆脱自身所在阶层的一种挣扎。

    主任公自己其实也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阶层中生活,她对自己家庭曾经的中产基层的印记不是很深,只是记得母亲对佣人的善意和善待。就连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其实也是蒙着一层阶层的面纱,她不敢奢望,只是内心有一种期望。

    作品中默里夫人对于女儿的婚姻是否幸福完全不在乎,她在乎的是金钱和地位,并将这一想法和观点灌输到了女儿的头脑中。对于爱情,那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罢了,带不来实际的东西。即使默里小姐婚后的生活很乏味且不幸福,但是她的思想没有变化,她对当初选择成为阿许比庄园的女主人的初衷没有改变。也许可以说这是门当户对,但也可以说这是阶层的固化,固化在自己的阶层中,一代一代,至于幸福美满的婚姻,那完全是看运气了。

    虽然有主人公母亲为了爱情的下嫁,可是毕竟是一部作品,在爱情的激情后,面对日常生活的琐碎,任何人也不可能脱俗。甚至可以带有色眼镜的看待主人公父亲倾其所有的孤注一掷,就是为了打破自己的阶层,攀升到上一个阶层中,进而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上层阶层的生活状态,那种状态才是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应该给家人带来的状态。

    至于主人公有没有冲破阶层的束缚,作者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作者有期望,有向往,但是太过年轻,她还没有体会过那种生活,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她对此有更深或者更独到的见解。

    04默里家

    默里家的描述是这本书的重头戏,当中充斥着各种矛盾,展现着各种冲突。有为了晋级上层社会的神职教区长海特菲尔德,有“门当户对”的萝莉莎与阿许比不幸的婚姻,有主人公未来的伴侣韦斯顿先生,有萝莉莎玩弄海特菲尔德感情的桥段,有主人公与南希对话间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总之全书的重点都在这里。

    默里家的阶层应该是在布罗姆菲尔德家之上,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显然是如出一辙的纵容和放任。对女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学会一些在外可以炫耀的技能就行,至于内在的修养他们并不在乎。而且默里夫妇对教区长海特菲尔德显然也并不感冒,他们甚至不允许女儿和他有密切的交往,在他们眼中,海特菲尔德也算是下层阶级。因为萝莉莎说过他们的教区长一年的薪俸达不到700英镑。萝莉莎也只是将他视为调情的工具。

    至于海特菲尔德是否是被萝莉莎的美貌所吸引,个人认为完全不是,他寻求的应该就是阶层的突破。所以当他得知自己完全是不可能从婚姻的角度与萝莉莎在一起的时候,他用的是典型的恐吓,而不是感情的注入后的因爱生恨。

    反观萝莉莎与阿许比的婚姻,在萝莉莎看来阿许比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而且长相丑陋。但是在其母亲的熏陶下,她认为能够成为阿许比庄园的女主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是因为爵位的原因,我不清楚,英式的贵族地位,作品中并没有提及。

    老妇人南希·布朗在作品里的口述,其实完全是为了衬托韦斯顿,作者想借他的口来表述韦斯顿才是当之无愧的神职人员。也是借南希·布朗的口批判那些所谓权贵,以及权贵们对教义的歪曲。在贵族们看来,教义完全是为自己服务的。当然这也凸显了宗教服务统治阶级的本来目的。

    显然对于宗教经典的理解,正确的人是南希·布朗、韦斯顿以及主人公自己。他们用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用真善美来诠释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一切。而真善美在贵族哪里都是虚伪的,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掩饰的工具而已。

    05婆媳关系

    一直认为婆媳关系是中国家庭难以调解的矛盾。但是在作者笔下,布罗姆菲尔德家中、阿许比家中都存在着这种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是真一种恶毒的诅咒,诅咒对方去死,抱怨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等等。这种矛盾看来不是东方的传统,而是世界的传统。

    06母亲

    八卦中有乾坤,坤为地,一家之中母亲也为坤。所以一个家庭中母亲的作用非常巨大。主人公的母亲就是如此,她用她的豁达、开朗、勤俭、明事理,撑起了一个家庭。即使在最灰暗的日子里,也能明晰自己要走的方向。这些身体力行,为她的孩子指明了生活的方向。

    生活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给人的感触都是不同的宣誓。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样也有千万种,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也不论是行动还是拖延,都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选择哪一种,最终的结局也许结果不同,也许结果相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矛盾。

    格雷女士对女儿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纵然她们没有跻身上层社会,但是她们对自己的追求是清晰的。就像她在失去丈夫后清晰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一样。清晰的目标,给了她清晰的道路选择。再有就是独自的生活,她没有选择成为哪个女儿的附属或累赘。女儿的幸福是她乐于见到的,放手让她们去获得她们自己的幸福,作为一个母亲乐见其成。

    07韦斯顿

    最终成为主人公丈夫的男人。其实对他的笔墨不是很多,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别人的诉说,来反映这样一个和主人公非常契合的男人。有着对宗教忠诚的理解,善于发掘教徒的真实所需,敢于追求自己的所爱,更敢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文中并没有细化的改革。

    08憧憬

    安妮·勃朗特自身并没有经历婚姻,对于两个人组成的家庭具体是如何生活的,完全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她对主人公与韦斯顿的婚姻及他们未来的生活憧憬是美好的、理想的。我不排斥憧憬未来,只是对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实质,安妮没有经历过而感到惋惜。如果她如同她的姐姐一样有着这样的生活,她也许更能够洞察那个时代的本质。但不管怎样,她都用她的笔触真实的记录和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美好的未必是金钱的附属,但是金钱所能掩盖的完全是下层阶层所无法企及的。憧憬的美好也完全需要经济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纸上的空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时代的回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qy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