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艾洲民俗随笔之六 尿罐子

杜艾洲民俗随笔之六 尿罐子

作者: 杜艾洲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7:39 被阅读0次

                            尿罐子

 

尿罐子应该是中国农村最低贱、最接地气的物件了。

中国老辈有个风俗习惯,家里出生了最娇贵的男孩,父母希望其长寿,就给取个土掉渣的贱名;乳名越贱,越好养活。

我小学同学中,有四个男生的乳名中有“尿”字,两个叫尿罐的,一个叫尿壶的,一个叫小尿的。

由此可见,在老一代人的眼里,尿罐、尿壶并非骂人之语,也非厌恶之意。

冬天,生产队专门配备两名收尿员。每天一大早,在村口的大树下,放两口大缸,收尿员手提大秤,按斤收取各家各户送来的尿罐子里的尿液,记在工分本上,按斤折算工分。

各家的尿液都倒在大缸里,收完了,兑入一定数量的水,再盛进一只底部的小眼用木棒堵住的木桶里,两名收尿员抬着木桶进入麦田,找到头天尿液浇灌小麦留下的木棍做的记号,拔掉木棍的同时,也拔掉木桶底部的木棒。

两名收尿员一前一后抬着木桶沿着麦垄慢步前行,让尿液撒在麦苗上。一个冬季下来,邻村的这一大块麦田被尿液浇了一遍,开春不用再施肥料,麦子长得特别旺盛。

尿液不但含氮量高,还含有多种无机盐成份,是庄稼的优质肥料。

即便生产队不收尿,尿罐子也是各家一冬必不可少的器皿。农村没有卫生间,茅房垒在院子的一角,天寒地冻,夜间没人愿意跑去茅房小便,床前放个尿罐子,解决起夜的问题。

农村的尿罐子全是土窑烧制,粗制但不滥造,广口,两系,红色泥胎不加釉,结实耐用。若是渗水或有细眼,尿液浸了一地,卖尿罐子的人必遭人骂。

那种老式的尿罐子,现在再也见不到了。中国自有陶制品以来,尿罐子就应该应运而生,不可否定其历史的悠久性。但尿罐子承接污秽,至今也没有谁发思古之幽情,来精心收藏它,赞扬它。

虽然尿罐子本身不渗尿,但放尿罐子的地面仍然会潮湿骚臭。冬天夜长,为防止小孩子尿床,半夜里大人起夜时,顺便也把小孩喊醒,强迫尿尿。睡意朦胧之中,闭着眼睛尿尿的小孩把握不准方向,尿液洒出尿罐之外,是常事。

新媳妇过门,当婆婆的心细,在床下塞进一个尿盆代替尿罐子,方便使用。尽管如此,新媳妇还是不好意思,怕那哗哗的尿尿声被窗户下听新房的捣蛋鬼听到了,第二天添油加醋地宣扬出去。

要说这事,怪都怪当婆婆的不识字,没有读过清代文康   的《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里张家小姐脸皮薄,憋着一泡尿,不好意思说,后来跟十三妹说了。十三妹便拿脸盆让她尿在里面。张小姐怕尿尿声音难听,十三妹便把盆里装了半盆水,让金凤小姐尿在盆里。

十三妹这法子,你背手尿尿——不服(扶)不行。婆婆当初若是在盆里放了半盆水,也不至于让新过门的儿媳妇硬把儿子从床上拽起来,迎着寒风去趟院子里的茅房,落了个尿罐子上装风扇——白挨风骚。

到了夏季,尿罐子一般家庭都不再使用了,放进茅房的一隅,也有的放在猪圈、羊圈旁,不碍眼的地方。空尿罐子放置一段时间,上面起了一层白碱,叫尿碱。

有老年人用碗碴子刮下白碱,用块干净的纱布包起来,放在嘴里咬紧,说是治火牙,可以止疼。不知道这方子是哪个年代传下来的,有没有效果?

倒是尿液治疗红眼病,流传较为普遍。那时的人不注意保护眼睛卫生,到了秋季,红眼病流行,你传染我,我传染你,满村都是害红眼病的。

清早起来,两眼的眼屎把眼毛粘在了一起,睁不开眼,用自己的晨尿冲洗,还真有效果。

中医学自古就认为人尿可以入药,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说:人尿主卒血攻心,又主症积满腹。现代医学也认为,正常人尿液的成分中,固体物质中的无机盐,一半是纳、氯离子。

人尿中既然有了纳、氯离子的成分,治疗眼疾似乎也就有了依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艾洲民俗随笔之六 尿罐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s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