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午餐卡
今天是欺骗餐的一日,一周一次,so happy。不过吃完大量碳水,总是有点疲惫的感觉。
————我是知识的分割线————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坚守价值投资,选择好行业,好公司,以好价格买入,是可以获得收益的。
甚至活生生的案例摆在眼前,年初和我一同时间买入差不多股票的人,半年来几乎没动,而我一直在动来动去,它的收益率是我的快一倍。
但是在实际践行中,总是知易行难,而且是无比难。
尤其是身边不断的出现各种声音,热点,翻倍,逃顶,做t,回血等等,我变得浮躁不堪,常常盯盘就盯半天(实际也盯不懂),然而心情就是随着盘中的变化而变化。
一只股票一段时间没涨看着就难受,想卖掉,就这样,小赚跑,大跌割,之前躺着都是赚的,自从开始频繁操作,这几个月总收益都是亏损的,股市赚钱还真的不是靠勤快。
然而我还是做不到不动,就是你一旦开始盯盘,就很难不动。
直到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财务自由和财务健康的概念。
突然发现,其实我们太渴望财务自由了,我们迫切的希望从股市里赚到足够多的钱,然后就可以不用上班,不用工作了。
言必称自由的风气流传,本身就潜藏着投资者的暴富思想。
但股市投资和其他的投资一样,都依赖于时间的浸润。
而且,每个人对财务自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本书能定义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财务自由,用一个比较主流的概念来说:
当前的被动收入覆盖了主动支出,就实现了基础的财务自由。
但是这个支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和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也许穷的时候一天一百就可以够花了,等你逐渐有钱了,一天500都远远不够花的。
而且就算财务自由了,就什么都不做了吗?我想了一下不是,我现在想做的事情,财务自由之后还是要做,只不过可能在时间上多了一些选择权,当然也可能会更忙碌,因为人越优秀对自己的要求越高。
而且我这么没有安全感的人,即使股市的收益足够多了,我也会寻求其他的收入来源,如果只有一种收入来源,会让我觉得非常不安。
既然如此,不管我有没有通过股市财务自由,我都是要工作的,我还是要做事的,那么我又在急什么呢?
频繁操作说白了还是急了,再深入一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如果你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真正觉得有意义的事,那么无关有钱和没钱,都会一直做下去。
相对于财务自由来说,财务健康更加的务实也更加的理性、现实的多。
什么是财务健康呢?
通过股市投资,让自己生活的比同样收入水平的人更好一些,住有所居,行有所依,养得起小孩,不怕老的生病。
我想起自己之前对别人说的话,他说他是短线操作,属于投机,长期投资没有那个耐力。一个票捂两个月还没涨就会卖掉。
我说:你做短期投机,今天赚明天亏有什么意义呢?算下来还是亏的。你投资又不是打算只做做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投资是做一辈子的,那长期和短期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我又想起了我自己说的话,结合财务健康的概念,我开始重新理解我自己说的话。
能力圈原则除了买看得懂的公司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能力圈范围之内,用手头现有的资产去参与比较,然后选择收益率明显更高的持有就可以了。
更何况,我投资的钱,既不用来生活也不准备急用,我就是以一种长期的思维来对待它的,那么即使我卖掉了某个投资品,依然需要买入其他的投资品,频繁买卖对我来说的意义大概就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操作,好让我无心做其他事情吧。
短线操作卖出的钱还是拿进去投资,因为不可能赚了一笔就跑,那都是要继续投资,放在一只好股票上等待它的上涨带来的收益,和在十只股票上跳来跳去时间上并没有区别,反而跳来跳去又心累,天天盯盘,又赚不到钱,连手续费都多出不少。
卖出的唯一原则应该是,遇到明显高估时换入其他资产罢了。
所以我现在应该做的是:
1.找几个看得懂的好公司,在价格合理时买入,持有和公司一起成长,享受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就可以了。
2.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备份其他收入来源
3.持续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把喜欢变成擅长。喜欢,真的很廉价,说喜欢很简单,有本事做好啊!真正的高手,是把喜欢的事做到恶心,还得继续,继续到擅长,继续到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这才配说自己喜欢!
加油吧~奥利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