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微博热点---关于一个幼儿园老师投毒给孩子吃,为的就是报复另外一个老师。结果导致一个班级二十几个学生全部进医院。
上个月遇到一个老朋友。她是在本市排名前五的一所重点高中教育二十多年的一名语文老师,说到了家庭教育人格健全教育时有有提到说在他们学校每年都有十几跳。新开学到现在已经两跳了。
去年让全体国民揪心的----江歌事件。
这一场一场可怕的悲剧是一个信号。
现在的孩子大人都极度需要学习正确处理情绪,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彼此和谐共处。
对于国内的学校里的教育来说,当然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这样。一直都是比较重视孩子的数理化成绩。落后会感到烦恼。
有焦点就会产生盲点。
所以尽管学业标准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提高了,但是标准的学校里面的课程没有涉及情盲这个问题。
现在关于暴力事件。人为悲惨事件越来越常见。这表明我们的情绪教育存在不足。从很多统计数字来看,在引领世界潮流的美国。青少年问题越来越严重。
没有哪个儿童可以免于情绪不适的风险。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
现在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人类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假如说我们每个人缺少良好心理素质的支持,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是强大的家族也会土崩瓦解。
如果家里无法给孩子未来生存打下生活的坚实基础。这里说的是完善的心理素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情绪和社交竞争力的缺失会严重问题,埋下伏笔。
情绪盲问题儿童表现之一----控制好斗型。
在好斗孩子的家庭生活中,父母通常会有两种教养方式。
1,父母通常忽视孩子
每个人的生命本质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他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家庭中的自重缺少心理营养找不到很好的归属感。那么孩子就会通过一些叛逆搏斗这样子来度,求父母对他的关注。在心理营养包括萨提亚系统中,我们把它称之为行为偏差。
2 就是严厉而任意的惩罚孩子。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孩子刚开始一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社会社交能力的这种能力经验,那么他所听到的看到的都会内化成他性格里面的一部分。每天接触的都是偏痴执争斗这样的家庭,那么他就会觉得偏执或好斗是是正常的社交沟通方式。
容易愤怒的孩子都具有共同的认知缺陷
他们会把别人的无心之失当做轻视,小题大做,认为同龄人对他们有恶意,因此他们容易把自然写文看成危险,比如他们会纯粹无意的碰撞看成报复进行还击。愤怒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一旦怒火中烧,他们唯一想到的自然反应就是发泄。
攻击性特别强的人身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
他们总是假定他人怀有恶意和威胁,并据此作出反应,而没有真正注意到真实的情况。
容易愤怒的儿童情绪的弱点在于他们很容易感到不安和不满。
而且一旦出现不安他们的思维就会发生混乱,因此他们会把善意行为当作敌对行为,反而依赖过度习得性习惯进行反击。
有研究对孩子从幼儿园到青少年期间的行为进行跟踪,发现在幼儿时期调皮捣蛋无法与同,但和平相处。不是所有的好多孩子日后都会走上暴力和犯罪的道路,但是整体来说容易愤怒。好斗的孩子日后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最大。
一项关于暴力犯罪的少年犯研究发现。他们会有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如果他们与别人出现矛盾,他们会立即对对方产生抵触心理,不会寻求进一步的信息或者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双方的分歧。然而断言对方对他们产生敌意,与此同时他们从来不会想到暴力解决的负面解决的后果。
不过及时帮助可以改变这种心态,防止儿童走上违法道路。
在美国哈佛大学已经有这样的实验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控制愤怒的一个关键技巧是监控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改变。也就是说自我情绪察觉能力是所有情商能力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