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特别厌恶重男轻女的观念。
为什么啊?因为我生来就是女娃娃,从小在祖祖辈辈重男轻女的“家庭传统”下成长起来,我追求平等,不服输,我觉得男孩子能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到。所以我是那么努力,努力学习,成为班干部,成为班长,成为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努力做家务,努力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宝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点:我一点也不比男生差! 请,重视我!!!
就在这样一股不服输的蛮劲中,我一天天成长着。
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爸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供我读书了,我从一名消费者转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生产者,我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给爸妈一些钱。我很开心,也很兴奋,终于可以回报我的父母了。
毕业后三年,在父母的殷切盼望下,在三姑六婆的催促声中,我和相恋四年的男友结婚了。他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山路十八弯,生活不算富裕,但他是一个很老实的小伙,不善言辞但很真诚善良,这也是父母看中的,而且他们家离我家不远,在同一个省份,这也是老妈挺满意的一个地方。
接亲的那天,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把我接回了他们家。摆完酒席后,老公就去送我哥哥姐姐回去了。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新房里,思绪万千。这就是我以后的家吗?可我除了认识老公,公公婆婆,我其他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在这里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我该怎么生活下去啊?那一刻,心,是彷徨不安的……
一切似乎都随着我结婚那天而改变了。以前我只有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从那天开始,我开始喊老公的父母为爸爸妈妈;以前我为自己为我的爸妈挣钱,现在开始为老公家挣钱;以前我住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小屋现在只能过年回去住住,失去了往日的光景,现在的常驻基地也变成了婆婆家。
婚姻是什么?一对天南海北的男女由于互相倾慕对方而结为夫妻,开始在一起生活。如果要在一起生活,就至少需要有一方放弃自己原来的家来加入这个新家庭。男方谓之“娶”,女方谓之“嫁”,女方到男方家去,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大家都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男方可以嫁到女方家去吗?当然可以,那得看看男方愿不愿意啊,不过很多时候,这都关乎“面子”问题。如果你无所谓,周围的眼光你也无所谓,那确实也无所谓啊,但这样的事情毕竟占少数。
以前有一句话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出去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我现在越来越理解这句话了。想想父母含辛茹苦的几十年如一日地把我抚养长大,供我吃住,供我上学,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可一结婚我就去到了婆家,成了婆家的人,为婆家做家务,挣钱,生孩子,这些似乎都是必修的功课。女儿似乎变成了都是为别人家养的一样。
而一般的家庭,儿子不仅不用嫁出去,还可以带一个老婆回家,为他们家做家务,挣钱,添丁。
这么说来,重男轻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我不是要支持重男轻女,只是越来越理解这种想法。几千年都是这样,要一下子改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我不喜欢重男轻女的一些父母,但这样的父母也不是一两个,他们这一代人在这种意识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已经变成一种潜意识。你可以讨厌一两个,但你可以讨厌很多这样的父母吗?估计你也讨厌不过来,所谓的法不责众,和这个意思多少有点接近吧。
而且你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婚姻的这个问题吗?男女双方都不放弃原来的家能走到一起吗?
对很多事情,不要不问缘由,横加指责。我们应该学会把具体的事情放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去考虑,要把自己当做当事人,学会换位思考。那样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指责与抱怨,这个世界也就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