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路上辛苦奔走,却甘之如饴。相信每一个选择这条路的人,虽然痛,却快乐,无憾。心甘情愿。
我爱上写作是因为一本言情小说。
表姐比我大,早熟。在我刚上初中时,她已经捧着各种大人禁止的课外读物到处溜达。
说实话,那个时候,别说言情小说,就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书我们都读不到。
唯一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只有镇上一个出租屋。
有一次姐姐正捧着书看得起劲,忽然听到家长们回来了。她赶紧把书藏在背后,我怕她露馅,连忙从她手里接过书,把书勒在自己裤腰上,这才躲过了一劫。
我也很好奇,什么书竟有这样的魅力?
随手翻了翻,这一翻,竟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小说点亮我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那些故事,情绪,一字一句冲击着我。我渐渐不再满足,自己也生出写一个这样的故事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
一下笔就把我难住了,怎么自己看来简单的故事,写起来竟这般费劲?枉我还是全班作文分数最高的。
那时根本不懂得什么写作技巧,情感表达,语文老师教的还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那一套,歌颂祖国,我们是未来花朵……
自己写不出来,只好继续去翻阅书架上的那些作品。一个暑假过去,别的同学都游泳抓鱼晒成黑炭,只有我一个人泡在了镇上唯一的租书屋,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入了坑。
流行韩寒那会儿,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人可以把作文写得这样具有深意。同时也模仿他辍了学。
走入社会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有很多故事,自己却难以精准表达。在博客上无病呻吟着。
其实那时自说自话,有一天忽然顿悟,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情小调实则是一种无病呻吟。
后来陆陆续续接触培训,写作培训是这几年才如雨后春笋般露出来。以前的培训都靠书信往来。
那些珍贵的回信,现在还保留着。
晚上和朋友交流,她说很多作品看似优秀,却没有灵魂。
我们在这件事上观点不谋而合。
知道了那么多技巧后反而不会写了,是因为情感的调动,形式与内容无法高度契合,统一。
只有形,而没有神。
都说现在小学课本准备删掉鲁迅的所有文章,理由是他的观点已经不再符合当下需要。我认为这是谬论,他影响了一代人,且出来的都是大家。金庸,余华,莫言……
所以没有灵魂的作品,建议多读读鲁迅。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前提是,你得静下心。
不浮躁,乃得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