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个老话题,但因为Tim Urban的TED演讲[1],我对拖延症有了新的理解。它生动的描述了拖延症产生的原因,让我对人的行为机制有了更多了解,这有助于控制自己的行为。
理性人和猴子
它比喻人的大脑里不仅有个理性人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有一个及时行乐的猴子。

理性人和野猴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理性人考虑未来,以决定了当下的行为;
- 野猴子只考虑当下的快活,不记得过去、不考虑未来。
野猴子时常会阻止理性人的决定

并逐渐完全控制人的行为

野猴子只想着快活

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这样就够了。但是人需要为以后考虑,整个社会就是这么组织的,不为未来考虑的人没法成就任何事情,甚至无法生存。人需要理性人,制定长期计划并实施。
他们两有时是兼容的,也就是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跟家人在一起、锻炼……
当要做不那么有趣的事情的时候,这时候两者就出现矛盾了。



人很容易进入无意识的自动驾驶模式,并被野猴子夺去控制权,呆在左边的享乐区域,而不是做应该做的事情。

事后右侧的理性人感到焦虑、罪恶感、懊恼、自我否定,因为追求的梦想没有达成,因为规定的任务截止时间快到了,因为答应别人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因为马上就要公开演讲估计要丢脸。
当事情已经拖得不能再拖的时候,开始出现恐惧感。野猴子被吓跑了,理性人开始掌舵,人才真正开始做正经事。


恐惧感不会一直存在,只会到危机时候袭来。比如当任务快到截止时间的时候,当快马上就要进行公众演讲的时候,当想起很久前的梦想到现在还没开始的时候。
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它是唯一能赶走野猴子的东西。
这就是拖延症的整个周期,虽然最后还是工作了,但是却对人造成很大影响,事情被草草了事,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然后自我否定,损失信心。
这还只是有截止日期的情况,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没有明显的截止日期的。因为没有截止日期,所以没有恐惧感,所以大脑一直被野猴子占领。
这些没有截止日期的重要事情,只有当垂垂老矣,发现已经没有可能完成的时候,才开始后悔。
办法
核心在于提高意志力,不让野猴子夺走控制权。具体的办法可以有:
1. 保持自我意识
在无意识状态,只有恐惧感能人回到正轨。但是更好的情况是不要进入无意识状态(自动驾驶模式),保持清醒的意识,不断反思,不让野猴子掌舵。
Never run on auto-pilot[2]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skills is continual reflection and self-awareness.[3]
2. 目标明确
当目标清晰的时候,人更加容易掌控自己的行为。
清晰目标可以是因为自己对个目标有足够的热情、渴望,也可以是因为目标清晰的写下来了。
使用GTD(get things done)方法,借助OmniFocus这类软件,将要做的事情用树形结构列出来。
3. 减少干扰
如果手机不停有各种提醒,会让自己不停分心。意志力是有限的,被打断几次,就很难专心做事了。
4. 冥想
冥想是保持自我意识的很好方式。
5. 固定作息
熬夜让人精神不佳,意志力下降,更容易进入无意识状态,被野猴子夺走控制权。
参考
-
https://www.ted.com/talks/tim_urban_inside_the_mind_of_a_master_procrastinator ↩
-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