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起《围城》来读,是在高中,那个时候勉强读完第一章,对方鸿渐无感,总觉得这样的文学小说读不进去,也就再没拿起过。直到最近一段时间。第二次阅读《围城》,但也没有特别心平气和地一口气读完。自己也没有什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只能尝试去记录一些片段的理解,以及人物给我的感受,书中许多蕴意极深的句子,颇有意味。待到完整读完这部经典小说,我才明白了钱钟书先生在序中说这本书是“锱铢积累地写完”的意思,书中那些“琐碎”的生活见闻和经历,以及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来的,从文中很多人物心里的描写塑造就可以看出,只是,这些“琐碎”,有时候未必有趣。琐碎的情节设置贴近生活,文笔出色,作者对语言和比喻艺术的研究造诣极深,这也是本书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围城,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不过就是一个人类的“围城”困境。有人说,要先读懂这本书,首先就得在阅读的第一遍感悟出“围城的意义”,而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对话给了我们一个最显浅的理解。故事以方鸿渐和数位出身和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的相遇相知为主线,分为四个单元讲述方鸿渐的社会经历和思想变化。留洋回国后与老同学苏文纨和其表妹唐晓芙的爱情纠葛,因与官宦小姐苏文纨走进,方鸿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闲暇之余无所事事,终日玩乐聚会,把诗吃酒,谈诗论文。这些应酬中真真假假的情谊皆有表露,心仪苏的表妹唐晓芙,苏自作多情喜欢方,谁也没道破,这种半真半假的情谊,后终全破镜,方鸿渐也由此逃出了第一座“围城”。与赵辛楣成为好友,是在其后,后在三闾大学共同谋事期间,方鸿渐认识了平凡的孙柔嘉,也认识了更多的学者文士,满口仁义道德的李梅亭,外形木讷、内心龌龊的韩学愈,道貌岸然、老奸巨猾高松年,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汪处厚,攀龙附凤、浅薄势利的小人的陆子潇、顾尔谦,等等的这些人都形象立体,在大学这个“社会”中,他们使出浑身解术去谋求新的发展,也使得方鸿渐懂得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职场斗争。实际上,每一位学者文士都是一类人的代表,即使换到现在的社会仍然说得通,职场和生活这座“围城”,直到离开,才算逃离。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如方鸿渐和孙柔嘉,他们在离开了三闾大学,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然而失业带来的额焦虑,婚后家庭亲戚的复杂关系,使得这段婚姻矛盾不断,新家庭的生活难以继续,方和孙终纷纷冲出了这座名为婚姻的“围城”。方鸿渐后投奔重庆的赵辛楣,再一次走进了另一座“围城”。
看到很多人的评价孙柔嘉,觉得她实在是不起眼,配不上方鸿渐。我个人觉得孙柔嘉挺好的,关于她和方鸿渐婚姻从开始到结尾我读了好几遍。虽然孙柔嘉是“千方百计”的嫁给方鸿渐,但是她是真心对方鸿渐的。可能相处过程中方式不对,做法欠缺,很多因素出现了最后的结局。孙柔嘉在言谈之间表现出她对方鸿渐的爱意,婚后经常吵架,其实多半原因是她不确定在方鸿渐心里的位置,吃“过去式们”的醋。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因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从小生活方式的不同,她或许是处于一种“半新青年”的身份,自己也不成熟,方鸿渐的家庭又是传统的封建家庭,“新”与“旧”的一种碰撞,让她茫然无措,像个稚嫩的孩童。她所希望的只是方鸿渐心里有她。也许是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给她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渴望方鸿渐的真心和关怀···每当方鸿渐细声软语哄她一哄,她就向方鸿渐屈服了,不再和他作对,给他面子,吃东西的时候让给他吃,不乏温柔贤淑的举动。他们婚姻的失败两人都是有原因的,两个人好像不怎么懂得经营感情(我也不懂表情只是作为局外人看待)。在生活里方鸿渐慢慢的对孙柔嘉表示出温柔与怜惜,但是他优柔寡断,不跟随自己的心意,始终让自己觉得他们的婚姻只是建立在互不讨厌的基础上。被动软弱、悠游寡断的方鸿渐,他的感性和自卑注定了他的失败,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他只感到精神危机,却缺乏与之对抗的力量和信仰,思想的觉悟和身体的行动缺乏一致性,常庸人自扰,寻找合适的依附,终却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失去生活的希望。围城给读者留下了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局,我虽然希望方鸿渐能把孙柔嘉追回,而且能感受到孙柔嘉的“苦心”。但是我并不看好他们的婚姻,两个都没有什么婚姻相处经验的人在一起,遇到生活的琐事,又没有坚固牢靠的感情基础,出现问题是可想而知的。而各自双方又留守在自己性格的城里面,方鸿渐,缺乏主见、犹豫不决、畏畏缩缩的性格决定了他会毁了和孙柔嘉之间的感情。生活就像部没有明确结局的小说,一切充满变数,让人捉摸不透。谁不想要苏文纨那样的一身才情的大家闺秀?唐晓芙那样聪明漂亮的小家碧玉?佳人难得,陪伴在侧是普通真实的孙柔嘉。平平淡淡才最真实吧,可是往往越真实的东西越容易忽略。
围城或许不止是情感世界,整个世界本质就是一个更大的围城,社会、生活、情感,网路交织成一个巨大的城,冲破了一个,终会走进另一个,这就是生活的本身。与人相处时,过分亲密和过分疏离都会使人失去安全感和模糊的美感,于世生存时,过分的安稳和过分的动荡都会让人失去满足感、归属感和生活的希望,而当这些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人心中的“困兽”便会产生不顾一切冲破“牢笼”的念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