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有一些特别。突然来袭的暴雨,让月亮羞羞答答难露芳颜。中秋,岂能无月?让我们一起聊聊月亮话题吧。
当西方文化热恋着日神阿波罗时,我们的民族更钟情于朗朗明月。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可谓是最早的一首月下怀人之诗。一路走来,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的坦荡情怀,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浪漫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飘逸,一轮明月,包容下中国文人多么丰富的情感--钟情静思、崇尚坦荡、渴望浪漫、怡然自乐……
月亮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欣赏和理解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的思想状态,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位作家笔下的月亮描写吧。
1.中秋月
余光中
一面古镜,
古人不照照今人 ,
一轮满月 ,
故国不满满香港
正户户月饼,家家天台 ,
天线纵横割碎了月光 ,
何日重圆,
八万万人共婵娟。
仰青天,问一面破镜
(1975年写于香港)
余光中:乡愁、离愁
当代诗人中,余光中也许是最钟情于写月亮。他的《中秋月》道出了诗人对现代化使得当代人的怀旧梦也再难圆满的愁思。最后那句“何日重圆,八万万人共婵娟?仰青天,问一面破镜”则寄托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梦想。余光中无疑是当代最优秀的汉语诗人之一。从他热衷写月亮就可以看出他对古代诗歌精神的自觉继承。同时,他又为月亮意象注入了丰富的当代感:从思乡到对祖国统一的向往,从穿越今昔的意识流到批判现代化的立场……在他的笔下,月亮散发出悲凉、伤感也豪放的悠悠寒光。
2.《白昼的月亮》
顾城
白昼的月亮呵——
像冰山的心脏,
静静飘浮在蓝天的海洋上。
温暖的天海之水,
抚平了你的裂痕,
洗去了你的悲凉……
但却永远不能溶解
你心中的冰冻,
那是比水晶更纯的哀伤。
白昼的月亮呵——
像一片巨大的珠蚌,
悄悄地沉浸在云朵的浅滩旁。
富庶的风潮之波,
送来了朝霞的异彩,
送来了霓虹的奇光……
但却永远无法代替
你心头的星珠,
那是比钻石更美的希望。
我愿作一枚白昼的月亮,
不求眩目的荣华,
不淆世俗的潮浪。
终生忠于——
一月八日的悲恸,
四月五日的向往……
顾城:希冀与失落交织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今人的心境已变。《白昼的月亮》的独特在于:还很少有人这样写过月亮。因为“朝霞”、“白昼”的出现而不再圆满、不再明亮的月亮。这样的月亮是残月,可诗人却把它写得那么美好,表现出非常复杂的情感——那残月象征“一月八日的悲恸”、“四月五日的向往”象征着那悲恸和向往的被挤压。然而,诗人却一直注视着那残月,带着“比水晶更纯的哀伤”。
3.张爱玲太爱写“月亮”了: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熏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牛》)
摩兴德拉的窗子外面,斜切过山麓的黑影子,山后头的天是冻结了的湖的冰蓝色,大半个月亮,不规则的圆形,如同冰破处的银灿灿的一汪水。不久,月亮就不见了,整个的天全冻住了;还是淡淡的蓝色,可是已经是早晨。(《沉香屑 第二炉香》)
今天晚上有月亮,稍带长圆形的。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四周白蒙蒙的发出一圈光雾。对过有一个黄色的大月亮,低低地悬在街头,完全像一盏街灯。今天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十八春》)
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是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那天晚上,果然有月亮。乔琪趁着月光来,也趁着月亮走。月亮还在中天,他就从薇龙的阳台上,攀着树桠枝,爬到对过的山崖上,丛林中潮气未收,又湿又热,虫类唧唧地叫着,再加上蛙声阁阁,整个的山洼像一只大锅,那月亮边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沉香屑 第一炉香》)
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倾城之恋》)
张爱玲:苍凉之月,千面之月
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具有千面形象,具有她的独特性,那就是她的细腻,曲折,深入,并具有将这种描写汇入最终的也是最好的效果之中去的能力。如果说传统的借月写情,情与月亮的关系还是较为直白的,月亮只是寄情物,即只是被动地成为人的情感的见证物与表达对象,月亮与人的情感的关系还只是一种较为外在的关系,主要表明情在月亮的笼罩下具有了朦胧美,让读者体味不尽,那么,在张爱玲这里,对月亮的描写不仅与情欲结合在一起,由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并表现了人的内在心理,月亮与情欲的关系,就不仅仅只是一种结合在一起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是情欲,情欲是月亮,没有月亮之前似乎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之前似乎没有月亮,这就扩大了月亮意象的内涵空间,从而成为表现更为深广内容的艺术手段。
4.《对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贾平凹:空灵、洒脱
贾平凹喜欢给他笔下那些清新、纯朴的女孩儿起名为“月”--如他的成名作《满月儿》中的满儿和月儿,《小月前本》中的小月,《废都》中也有一位柳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也题为《月迹》,其中就有《月迹》、《对月》、《月鉴》诸篇是感悟月亮的。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是很讲究虚实相生、于有限中表现无限的。贾平凹的散文、小说,常常能够写出空灵的气韵来,与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有关,也与明月给他的顿悟有关吧。
5.莫言《金发婴儿》
“她看不到月亮,她感觉到了月亮,她觉得一轮红月亮挂在儿媳妇的脸上,又大又圆。”她的儿子,那个军人孙天球,也在得知了老婆出轨的消息后赶回家。那天,正是一个怪异的月夜--一团桔黄色的云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在无边无际的空中追赶着月亮。那团黄云毛茸茸的,形状像只长毛狮子狗。月亮不时被狮子狗吞没,又不时从它肚子里钻出来。这种残酷的游戏一直延续了两个多小时……如果想象力丰富,完全可以听到狗吞月亮时那种野性的咆哮和月亮匆匆逃跑的喘息,还可以看到幽蓝的狗眼和鲜红的狗舌,狗嘴里的涎水像玻璃纤维一样在空中飘舞。
……
月亮射穿狗肚皮,透出暗淡的黄光,天地万物都变得疯狂神秘。
莫言:红月亮,凸显人性疯狂
莫言是“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寻根文学”的一个代表作家。他喜欢写“红月亮”。例如短篇小说《枯河》的开篇--“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这样的描写为小说涂上了凄惨的底色。于是,“红月亮”便成为了疯狂人性、怪异人生的隐喻。在《金发婴儿》中,一个军嫂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也使得其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呈现出恐怖的色彩,凸显了人性的疯狂神秘。
6.《游园惊梦》
白先勇
“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围墙周遭却密密地栽了一圈椰子树,一片秋后的清月,已经升过高大的椰树干子来了。”
“钱夫人立在露台的石栏旁边,往天上望去,她看见那片秋月恰恰地升到中天,把窦公馆花园里的树木路阶都照得镀了一层白霜,露台上那十几盆桂花,香气却比先前浓了许多,像一阵湿雾似的,一下子罩到了她的面上来。 ”
“窦夫人回转身,便向着露台走了上来,钱夫人看见她身上那块白披肩,在月光下,像朵云似的簇拥着她。一阵风掠过去,周遭的椰树都沙沙地呜了起来。”
白先勇:将意象融入意境中
在白先勇的小说中,意象是融入在意境中的,是构成意境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白先勇力求把写实和象征的并存关系在特定的场景中获得融化和消解,主张营造一个个充满情调和气氛的关键性情景,先用写实把那种氛围刻画出来,再让象征意味从这个氛围中散发出去,这些写实和象征并存的场景以及象征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感悟、人生沧桑、文化乡愁给他的作品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苍凉诗境。(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