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之宪问篇》学习心得体会(十三)

《论语之宪问篇》学习心得体会(十三)

作者: 荷包蛋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18:55 被阅读0次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说:“身为读书人却留恋安逸,便不配为读书人。”

      孔老先生的这一句话鞭策入理,而且放在现在依然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作为老师我们的职业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职业的,我们面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灵魂,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品行,这是世界上最复杂而且是最伟大的职业,因为我们这是在塑造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在修身养性,让自己更加感受到生命和教育的独特魅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享受安逸,一定要多读书写作,每天都要不断进步提升自己;不应该仅仅把教师当成饭碗活着工作,也是要把教育当成事业和命业,没有对教育的无限憧憬和热爱,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在和孩子的链接中绽放无限的光彩呢?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是容易做到。”

      通过孔老先生的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不同的场域正在造就着我们的生命际遇。很多时候当我们越贫困了,我们抱怨越多,我们抱怨越多就越贫困。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而我们却一直在这样的循环里乐此不疲消耗着我们宝贵的生命。所以放下抱怨是我们的第一步,无论你遇到了什么的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坦然对之,勇敢面对去解决困难,我们的人生路也会越走越远。当我们身处命运的浪尖上时也要谦虚谨慎,对世间万物充满着宽容和慈悲,每个人的生存都不易,我们只需要强大我们自己去改变更多的人改变社会就可以了。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说的多,做的少,君子以为耻。”

      这句话对于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真的太适合了。当我们老师局限于用唠叨来改变孩子的时候,他们几乎不会改变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没有行动的语言就是华丽的辞藻对人生没有丝毫的用处。当我们只是唠叨却不去做的时候,不用君子,孩子们都会感到为我们羞耻。难道我们真的就这样了吗?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用行动来引领孩子影响孩子,没有行动力的老师是不会获得孩子的喜爱,也走不远的。当我们整天和孩子唠叨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的时候,我们却随时随刻让他们看到我们在玩手机,他们能够信服我们吗?这不就是言不由衷吗?这样的行为即使加入了一些威严,对孩子真的有正面的影响吗?他们难道不会讨厌我们吗?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所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我们就要身体力行去做到,用行动指引孩子的行为比着语言有用一万倍,而且我们还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从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用心追求学习和上进,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相关文章

  • 《论语之宪问篇》学习心得体会(十三)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说:“身为读书人却留恋安逸,便不配为读书人。” 孔老先生的这一...

  • 《论语》宪问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行为依然要正直,但说话需谨慎。 子...

  • 论语宪问篇

    第九节:孔子对管仲的欣赏。 原文: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

  • 论语宪问篇

    第七节:宝剑锋从磨砺出。 原文: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

  • 论语宪问篇

    第四节:仁义就是你的铠甲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用着不必有仁。” 译文:一位有德...

  • 论语宪问篇

    第八节: 原文: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制订...

  • 论语宪问篇

    第十节:穷并非是阻碍你前进的唯一障碍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很...

  • 论语宪问篇

    第十三节:与人交往的原则。 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

  • 论语宪问篇

    第十三节:与人交往的原则。 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

  • 论语宪问篇

    第十一节:创业好,还是做高管好。 原文: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之宪问篇》学习心得体会(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av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