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传》20 佛门奇缘 苏轼与佛印

《苏东坡传》20 佛门奇缘 苏轼与佛印

作者: 时与猫璞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06:35 被阅读0次

读谢依《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传》20

杭州的花草山水、才子与佳人,还有杭州官场上僚属对他的尊敬与礼遇,让这里成了苏轼最爱的“人间天堂”。

一个人有幸遇到一座有缘分的城,这需要福分。苏轼的福分在于遇见了懂他并能让他放松下来的杭州。

在杭州的这几年光景里,山水如友一直陪在苏轼的身边,苏轼每天都在山水之中释放心灵。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茄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南歌子·游赏》)这首《南歌子》写的是宋时杭州的名胜十三楼。

杭州历来不缺美景,更不缺美人。而苏轼这样的大才子、大诗人更是得到了杭州众多歌妓才女的仰慕。当时人人以能得到苏轼一词而为荣,如果有歌妓得到了苏轼为其亲手写的词,那更是风流逸事,足够品味多年。

有一次苏轼跟府僚一起到西湖宴集,当时的官妓秀兰因为沐浴之后有些困倦迟到了。秀兰冰雪聪明,折了一枝石榴花赔罪。苏轼见秀兰披着深红的披纱长襦裙,系在裙裾上的小银铃叮咚作响。苏轼提笔而起,一首词瞬间而成: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贺新郎·夏景》)

在座众人不由拍手称妙,其中一人说:“东坡此词,冠绝古今,看似是为一歌妓所写,实则其意超然。”而真正懂苏轼的人则明白,他一身才情,却壮志难酬,岁月如水报国无门。借秀兰失时之态,写尽了自己的失意人生。秀兰不会想到,自己一时迟到,一枝石榴花,却自此在史书上留下了痕迹,这样美丽的邂逅,正是历史最迷人的褶皱。

对于这类诗词,我欣赏不来,虽说也是别有寓意,但感觉多是辞藻堆叠。有的词人比如柳永专攻这类词,从男性视角写尽女性的柔媚和情感的缠绵,但他虽然也有不少佳作,但大多数都是比较单一的主题。苏轼的作品类型丰富,但最出名的那些作品还是比较大气,要都是上述作品,那他做不成文豪了,只能是风流才子了。这首词的出现,貌似也只能说明文豪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苏轼喜好远游,喜欢去各类寺庙里与僧人们交朋友,自小便在佛教氛围里长大的苏轼自然也寻遍了杭州的寺庙。苏轼与佛印的故事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传说有一天,苏轼和佛印去参观一座庙宇,这前殿里面放的不是其他的神佛,而是哼哈二将。

苏轼问佛印:“这两位,你看哪一位更重要些?”

佛印回答:“那得看谁拳头大。”

苏轼微微一笑,不做声,接着走。

内殿有一位观音菩萨,苏轼问道:“菩萨念谁?”

佛印说:“念自己。”

“为什么?”苏轼追问。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嘛。”

苏轼满腹调侃都被佛印的妙语堵住,噎了回去。

还有一次,佛印禅师要登坛说法,苏轼去晚了,没座位了。佛印说:“已满,无学士坐。”苏轼妙答:“既无坐处,就以禅师四大五蕴身为座。”

佛印说:“既如此,我问一问题,如果答出来了,我的身体给你作座位。答不出,你身上的玉就是我的了。”

苏轼二话不说马上答应。

佛印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在哪里?”

都是空,都是无,哪里有座?苏轼又被噎住了,心服口服把玉留下了。

为这事,佛印还作过一偈:“石霜夺取裴休笏,三百年来众口夸;争似苏公留玉带,长和明月共无瑕。”

因为与佛家相交甚多,所以苏轼的诗词里开始“久参白足知禅味”。其中苏轼的朋友里,很多名僧大德,诸如“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静身”"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等。红尘滚滚,一身疲倦的苏轼能遇到杭州正如红尘之中的意外相遇,醉心于山水,潜修佛理,虽是在贬谪之中,却丝毫不觉苦闷。

苏轼有幸遇到一座包容他的城,也遇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佛友。看了上述那段,我倒是觉得佛印比较有趣,因此去查了下佛印其人,可惜资料不多。

释了元(1032—1098),北宋高僧、诗人,字觉老,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人。幼年好佛,10多岁出家。历任江州承天寺,庐山开先、归宗二寺及润州金山、焦山二寺等寺上坐、住持。他天资优异,博通内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

佛印的母亲名为仇氏,父亲是林父。仇氏在生下佛印后不久就离开了他,佛印在两岁时被送到金山寺门口,被主持收留,并取名为了元。佛印在主持身边长大,对佛法有深厚的兴趣,并最终出家为僧。

佛印自幼聪明过人,三岁能诵《论语》,五岁时已能通晓五经,被誉为神童。他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并在二十八岁时因精新研究空宗而被赞誉为“英灵的衲子”。

从佛印对苏轼的答狱中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反应迅捷,非寻常人物。

苏轼小时候深受道家熏陶,成长中接受的又是儒家思想,后来与佛家也缘分颇深,儒道佛三家算是被他整活了。也因此,苏轼那开阔的思想境界着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才有名垂千古的千古东坡居士。

--时与猫璞读书小字--

相关文章

  • 读书札记|《苏传》第九章书斋内外 十重结西湖缘

    以前看苏东坡轶事的时候,最爱看苏轼和佛印和苏小妹斗嘴比才的那些故事。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知道没有苏小妹和佛印,那...

  • 《境由心造,物由心生》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的大文学家。一日,苏轼在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参禅。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

  • 从滚滚红尘中的修行说起

    首先从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说起: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

  • 心若向佛,所见皆佛

    偶然间又读到了宋代苏东坡跟佛印的故事。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

  • 苏东坡简记

    苏轼与佛印一起打坐,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答:“一尊佛。” 佛印问:“你看我像什么?” 苏轼答:“一...

  • 明心见性,认识自己

    我们先讲一个宋代大文豪苏轼与佛印关于"心中有佛"的故事:苏东坡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

  • 心即世界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参禅。佛印和尚问苏东坡:“你看到什么”,苏东坡答:“我看到了一坨粪”。苏东坡反过来问佛印和尚:“你...

  • 万物皆由心生

    苏轼与和尚佛印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天,两人同游,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 佛印说:“贫僧眼...

  • 万物皆由心生

    苏轼与和尚佛印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天,两人同游,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 佛印说:“贫僧眼...

  • [4/90]言语出于心镜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人如粪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方外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 一天,苏东坡与佛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20 佛门奇缘 苏轼与佛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kl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