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丢失的那一天起,到今日,已经过去了14天。
这14天所发生的几件事情,似乎有着一些说不清的联系。
一、情绪爆发
还记得丢失手机的前两天,我在家里发泄情绪。外面阳光晴朗,天空明朗,春暖花开的时节,然而我正经历着情绪的低谷,先是委屈,然后生气,却不知道是谁的气。最终如火山爆发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不想指责他人,只是想讲出自己的真实的需求,那些隐藏在心底里真实的渴望。突然发现自己如同孩子一般,歇斯底里地委屈地哭喊,那些我渴望却得不到的精神上的支持,那些长久压抑着的悲伤与渴望,我才明白,把指向别人的矛头调转过来,指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原来真的不容易。要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去抱怨,不去自怜自艾,面对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是个孩子,并不简单。
还好和解了。与家人,更是与自己。
最终定下几条家规,白纸黑字写好,各自签命后粘到墙上。这个形式上的协议,目的不在于规定的内容,而是提醒,我如何经历了这个过程。这个看见自己,表达自己的转变的过程。意味着今后的日子里,更多的敞开,有勇气接纳自己的软弱,勇敢地面对,接纳自己,也意味着关系上更深入的连接。想起朋友曾问过我的一句话,你害怕跟别人建立很深的关系吗?我真的害怕吗?是的。我好像上学期间就没有什么朋友,闺蜜。工作后也不喜欢与人接触。现在也还是有社交恐惧症。
二、手机丢了
周日爆发后精疲力尽,周一休养了一天,周二想去逛宜家。谁料到竟又遭不测。丢手机前后 不过十分钟的光景。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我坐在宜家的沙发上拿出手机发了条消息,然后顺手放到口袋里,站起来。犹豫了一下,想着口袋太浅,手机可能会掉出来。但这个念头只让我犹豫了两秒钟,另一个声音说,我把一只手放在兜里就行了,一方面可以遮挡,另外还可以随时拿出来拍照。放包包里多麻烦啊!然而万万想不到,就是往前走了不到五十米,我被各种家具吸引着停下去看的时候,那只原本放在口袋里的手就放开了警惕,忘掉了手机。十分钟后,当我看到一块颜色鲜艳的地毯时,蹲下去准备拍照时,一摸口袋已经空空如也了。我才回过神来,就在刚才某一个瞬间,我的手机被“有心人"偷偷拿走了。追悔莫及,后悔不已。来来回回的找了几趟,终于放弃了。回家后仍心怀希望地用电脑追踪,定位,查找到手机,然后发布了此手机已经丢失的信息,并且附上联系 电话。心存一丝希望地等待这位”有心人“的良心被唤醒。看着那人带着我的手机,经过了哪些地点,路线,还在移动的轨迹,感受窥探他人的兴奋和紧张,想象那人的不安。看着那路线离我越来越远, 最终放下期待,按下格式化按键,抹掉一切消息。
这之后,我没有立刻买新手机,而是过了一段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电话的日子。
也许是老天爷真的认为我玩手机玩微信太多了,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创造这样的一幕断舍离,让我迷途知返吧。放下手机我才开始拿起书本,才更高质量地跟孩子有陪伴,才有了跟老公的真实交流。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由。
继而发现与买手机花的钱相比,买书的花销实在少的可怜。看看我有多么不爱自己!书是精神世界最好的养料啊!想到这里,我对老公说:你别给我买手机。我真的想戒掉。然而一周后,他仍然用他的方式表达爱,他送给我一个新的手机,华为p10,双摄像头,拍照利器。因为我喜欢拍些花花草草,拍摄孩子。他只是告诫我说:以后爱惜一点就好了。
原来,他一直在用他的方式支持着我,可我却看不见。
三、孩子病了
就在手机丢掉的这一天,孩子从接回家时就发烧了。发烧咱不怕,感冒发烧都是自身免疫系统在工作。我只是陪伴她,按摩,煮粥,端茶端水。过了一天,她又嚷着肚子痛起来,我只得一个人抱着她去医院。赶到医院人很多,哭闹之后的小家伙却变安静了,对医院的一切都好奇,东张西望地打量着四周,上电梯还有点兴奋地拉着我。我才想起这是她第一次来医院看病。她跟我一起排队,挂号,等待就诊,耗了一阵子,她却东看看西看看,还可以吃几口面包了。我问她如何,她说肚子一点儿都不疼了。终于轮到我们检查,医生说要量体温,她十分配合,说Mia也量过的,自己也能体验一下看病的过程还蛮新奇的。她乖乖跟我一起坐在椅子上,我俩坐在医院的一排椅子上,说话,唱歌,我突然有种感觉,她在陪着我。
37度4。医生说像是感冒,可能肠内淋巴系统的原因引起肚子痛,可以拍B超和抽血检查一下。小家伙可能想到打预防针的感受,跟我说不要。我也没有勉强,于是没做检查,吃了一点药回家了。接下来的一周,我除了尽心尽力地陪伴和伺候,不想他法。只是她时不时地烧起来,肚子疼,就会有点担心。后来又开始发疹子,痒。似乎是去年春天没排完的湿气又开始发了。但我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慢慢地休养了一周,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自己却抗不住了。头痛,发烧,咳嗽不止,连话也不能说了,咽炎发作,只能不停地咳嗽。晚上咳嗽地整夜不能睡。周日自己一人又去了医院。这次挂的中医科,在大医院的中医门诊人数寥寥无几,一直等到下午才有值班医生来。是一个年轻的女医生,似乎刚毕业不久。她不怎么看我,不把脉,也不用伸舌头,只是拿听诊器听了一下,问我拍胸片否,说可能是病毒性感冒,问我吃了药消炎没。我很奇怪于中医不用望闻问切,又不敢问,答复是可以想到的。遗憾而失望地想,中医的西医化,这算是医学的进步呢,还是中医的落寞呢?想想医生也可怜,每天要看那么多病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医疗改革也是需要时间的,毕竟觉醒是从内在开始的。中国人口这么多呢。我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去医院了罢。
在生病这件事情上,从小到大,母女俩还真是心心相印,连接紧密。正值清明时分,若不是身体不适,真该回家去祭扫祖先。
这些事情,似乎有着丝丝缕缕的一些联系。我说不出的因果关联,但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某种相应。
四、回归
因着某种说不清的缘分,就在自己去看病的前一天,我去了一个朋友的工作室。
她的工作室里有一面窗,窗外正对着一片开阔的湖水。记得那日天青色墨,烟雨朦胧。春雨正淳,我俩在窗边喝茶聊天,窗外静静的春雨,水天一色的景象有些像寺庙的感觉。
从遇见她开始,我真正明白了接纳自己,回归中心的含义。
我需要的只是去经历,经历更多,不论结果如何。
更坦诚地面对自己,不是用别人的模板去套住自己,而是接纳原本的样子。
承认自己的软弱,允许自己失败了又如何?
我需要更多的勇气,需要更多的友情。
我需要更多的经历。
一切外在的部分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我在别人身上看到的,都是我自己身上有的那些部分。我对他人的评判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评判。先去看见它,是喜欢的还是不接纳的,其实是对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那部分的喜欢和不接纳。我们只能看见自己能够见到的,无法看见自己看不见的那部分。
感谢胜宁与我聊天,她让我看到真实、勇敢、无惧。艺术。深刻地连接。爱。我喜欢她,她又告诉我,你也是这样的。你喜欢的,是你自己身上本来就有的部分。
是的,我不在意物质上的爱的表达,哪怕老公给我买新衣服,新手机,新房子,我都不那么珍惜。我感觉他不关心我,不能与我有精神上的交流,或许只是他不擅长而已,我却不接纳他的不擅长。
我只愿意看见我所接纳的部分,我不想要我不喜欢的部分。我觉得家人是束缚,家庭让我不自由。但真正让我不自由的,并不是家庭本身,而是我的这种想法。她说,家人给你很多帮助和支持,孩子毫无保留地爱你。
手机和书本,你甚至不知道哪一个对你的帮助更大。
她的这句话,一直在脑海里回荡。
五、一堂瑜伽课
这周二,也就是昨天,我鼓起勇气去上了第一堂瑜伽课,这是四年后第一次复出。受朋友的启发,我抛掉了对自己的不确定和不自信,也放下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我设计了一堂以“前屈”为主题的瑜伽课程。没有上犬下犬平板支撑,更没有经典后弯和倒立,只是精心安排了一系列让呼吸和身体相应的方法,主题就是回归身体,放下头脑。
这不同于以往的瑜伽课,我不再去想失败了又如何?那只会耗掉精力。
我不想再给自己挖坑了,丢掉瑜伽老师应该如何如何的那些标签。我只愿意呈现出自己当下的真实状态。没错,我咳嗽,容貌不佳,生病,还不愿意见人,还是情绪低落,自我诋毁。但我知道它也会过去。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阶段。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会生病,懒惰,容易焦虑,不强大,对外界有期待。是的,我是很普通的俗人一个。
难道我们不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吗?没错,我们需要。当我看到那些有才能的人,我也会心生欢喜,也许无法拥有,但可以去想, 如何让自己也拥有这种品质和才能。在这个努力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观照,看看自己的身心是否和谐,头脑和身体是否相应。向内求的努力,与向外求的努力,其状态和结果是不同的。
用外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往往会带来压力和束缚,对自己要求达不到,很容易转而对外界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一旦自己和他人没有满足预先的期待,又容易陷入否定自己的循环之中。
或许,我的课堂里,可以去展示这一点体悟。
也许,我教不了如何去做头倒立,但我可以去告诉他们,如何在瑜伽的过程里去观察自己。
无论日常的行住坐卧,还是瑜伽垫上的练习,都可以是修心的道场。意识和情绪上的波动,念头,它们会出来;而我们能看见,这才是目的。观自在,才是目的。
但这些也只是开始。看见之后又该如何,是更大的话题。
身体,瑜伽,这些都是“观自在”的工具。。。任何学习,都不是为了给自己设限制,无论如何,记住三分之一的法则。 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喜欢你的人,保持中立的人,不喜欢你的人,都各有三分之一。开始去觉察,并且终其一生,无处不可,无时无刻。
我想,这才是瑜伽的本质,也应该是我想去传达的部分。
回归自己,然后才会升起真正的爱。
爱的课题太大了。我也刚刚开始学习,并且已经在路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