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月读书报告受挫,强烈感受到一个bug:读书笔记、读后感,向来都是看完才决定要不要写,有话则长,无话干脆不写,一开始就带着“要写点什么”的目的,看书的感觉都变得不太对。
比如这个月,从推荐书单中选了《人间词话》,听王国维说道“词之境界”,
大师的品位、层次,我不太跟得上,看书过程中,好像也有意无意在寻找可以写总结的点。
卒。
于是放弃那本,在deadline最后一天,拿出曾经翻过的泰戈尔。
三年前,毫无目的地读,并且深深喜爱。

《园丁集》关于爱情。
有相见、相识、相离,
有暗恋、初恋、新婚,
有青春、幸福、忧伤,
有稚爱、苦爱、慈爱。



重读比较偏向于浏览,字里行间流露热烈、真挚、无私,又一次春风拂面。
在你心的欢乐里,
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
欢乐与悲伤都对,敞开心扉就对了,与文字中的情感无缝对接就对了。
但到此打住,我不想再往深处想,那些感觉具体是什么、怎么来的之类。
所以很遗憾,关于这本诗集的读后感,就这么多。

读《人间词话》之后,个人有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读者,诗最好只拿来感受,给它时间浸润灵魂,但最好不要去研究分析。
距离产生美,彻底懂了,就没意思了,人生中好多事情也是这样。
很多时候,若有所触是一瞬间的事,
说不出来的就是答案,就是对的。
[读书报告之外的话]
其实原来还码了一大段关于泰戈尔的文字。
如果一定要研究点儿什么才对得起读过的诗,研究作者可能比作品内容更好。
这是《苏东坡传》给我的启发,随着作者的人生之路看他们的作品,似乎能更好地体会他们的情感。

我比较容易get到各种内容的感觉,
也是在读诗的这个月,非常希望自己有能力将抓住的感觉,化作形,比如漂亮的字、精致的画。
然,天赋有限。


以上借图。
用朋友的话说:“毕竟上帝都是公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