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儿子回家,把一本数学练习册递我跟前:“妈妈,需要签字。”
我看了一眼——96分。
“儿子,你今天咋没吆喝考砸了?”
(鉴于儿子以前的行为,每次数学考不到最高分,就很容易情绪崩溃,今天看到他的反应,其实很惊喜。)
儿子白我一眼:“我要控制我自己。”(原谅我,写到这儿,突然超级想唱《星语心愿》)。
“哦。那你们班有没有考试成绩比你高的同学?”
“我不知道。老师没有公布成绩。”
好吧,那今天这种情况,算是过了一小关。以后还有千山万水,漫漫长路,需要挑战。
其实,今天算检验成果了(当然了,希望这种检验越少越好。毕竟,每次出现,都是一次不愉快的体验。但是,又没有办法避免。),功夫,还是下在前面。
因为儿子在放假前出现了几次大的情绪波动,假期期间,我特意收集了一些情绪冲动下出现的严重状况。比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国乒世界冠军选手方波遭罚事件,北京西单发生的女生怒砸化妆品专柜事件,有视频,有事实,有评论。让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个情绪管理不好的人,在别人眼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看完之后,儿子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自责、无助变成了震惊和思索。
这个转变很有意思。
我之前试图解决他的问题,教过他很多方法,例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控制、建立良性反应模式等等,但效果只能维持一时。
而反复出现的这种控制不住情绪的现象,他已经有点儿“习得性无助”的感觉——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控制住我的情绪。我很想控制住,但是,一到这种情况,我就控制不住了。
他更多的是沉浸在自责、无助的情绪当中,启动的是大脑的情绪部分,情绪来了,理智就走了,这无益于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这种情况下,别人的建议再好,也起不了作用了。
而换一种方式,他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类似情景,看到冲突与情绪爆发的不可理喻状态,这个时间,他会有一个非常理智客观的评价,这就启动了大脑的理性思维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思考对策,在头脑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良性应对模式。甚至,有可能将思考结果变成下意识的行为。
结束之前我问他:“以后,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儿子很响亮地回答:“能!”
这是第一次,他在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上非常明确地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也许,这种信心,还需要不断地检验,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
但此刻,他已经有信心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已经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头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