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化工专业研三的学生在实验室选择通过自缢来结束自己短暂的25岁生命。我是14号早上才看到这个消息的,在读完他的绝笔之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压抑、痛心。我与这位同学素不相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叫什么,我甚至在14号下午才能确认他已经离世。甚至,甚至我仅从他的文笔及网络上群众的推测,才斗胆使用“他”这个称谓。
作为一名博士生,我从他的笔触中读出了太多的科研人员的心酸与无奈。实验没成果、同行压力大、形形色色的导师、不完善的培养机制,他只是中国万千研究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他无疑是善良的,临死都给老师和同学最大的善意。我们甚至不知道,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今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传出高校学生自杀的消息,或导师道德败坏、压榨学生,或心理出现极大的健康问题没引起重视,这无不反映出研究生群体目前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有人说,读研最开心的时候仅是考上的那一刻。是啊,2020年考研人数都已经三四百万,达到了每年毕业大学生的近一半。而高校开放的研究生名额又相对稀少,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报考生源。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起早贪黑,寒窗苦读,过关斩将,才得以获得继续学习的资格。现在都在说,国内“内卷”严重,从考研形势来看,确实如此。最近几年,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与促进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在相应的扩招。但是,仅从扩招的人数来看,面对年年增加的考研人数和不断扩大的推免比例,显得杯水车薪。症结在哪?我认为还是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我不是专业的教育届人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我仅从我所观察到的现象做一分析。
一是培养时间的不合理和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国内学硕3年,专硕2年,我认为培养时间都过长了。对于专硕来说,大都抱着就业的目的,那么何必要花两年时间来进行职业教育。反观国外,专业硕士基本就是一年,其实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相差不多,仅是一年制硕士时间安排紧凑,省下了没必要被浪费的那一年时间。那么,研究型硕士,未来定位是从事科研行业,就有必要用三年来培养吗?答案是没必要。从目前科研的发展情况来看,博士及以上才是科研的主力,且不说到底有多少学硕会选择继续从事科研行业,三年时间也够让一个对科研充满热情的人慢慢丧失信心。我认为,做科研要趁早,出成果也要趁早。如果笃定了将来做学术道路,就应该及早结束研究生阶段而进入博士阶段。从国外研究型硕士培养制度来看,大都是两年制,课业安排较少,选拔的都是专业基础牢固、有相应的科研经历的人。国内学硕,说实话,大多进去的都没有科研基础,要从头培养起。这说明,招人不够严格,考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也不够明确。
二是老师权利过大,缺乏有效监管,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明确。不断听得到导师压榨学生、指使学生干杂活、性骚扰学生的新闻。目前国内导师对学生对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对作用,掌握了学生的生死大权。然而,教师队伍并非都是素质高的老师。固然,人都有阴与阳两面,阳的部分自不必说,阴的部分,尽管不能根除,但是只要用规矩有效的约束,便能减少一大部分的恶。国内研究生导师正是缺乏这样一种有效的监管措施。且不必说老师与学校之间的庇护关系,单说在国内这种人情事故观念严重的氛围里,学生对于老师是不敢冒犯的。一旦撕破了脸皮,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结束,因为系里你很难再找到愿意接收你的另一个老师。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选择退学。而对于老师来说,一个学生退学,对他们来说仅是接下来几年内可能损失一些招生名额,在国内学术及职称系统内,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一个老师由于压榨学生导致学生自杀,引发社会关注后,虽然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结束他们的学术生涯,但对于那些已经有了高级职称的教授来说,一个教职又能算什么呢?他们前半生努力带来的学术外的溢价足以使他们有恃无恐。那,该如何避免?我认为,需要重新定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目前来说,老师对学生的权力过大,这是万恶之源。学生与老师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而应该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同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组里做事,除了发足工资以外,还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不仅是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术付出,学校行政层面也要对从事研究的学生给予工作人员一般的尊重。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互相选择的关系,要充分保障学生选择别的老师的权力。
三是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书育人与晋升机制往往相悖。大学招聘的时候,只进行学术层面的考核,而对一个老师道德层面缺乏有效的审核。其实,这也很难在一开始就进行甄别。但是,也缺乏对老师道德水准、教育水平对有效监管。学生对老师对投诉渠道不畅通,老师和学校很多时候可以互相庇护,使得这部分老师气焰嚣张、无所欲为。如果不完善学生对老师对评价机制,不在教师队伍里强调学生本位的思想,高校只会成为集中营、渣滓地,会有越来越多偏离教师规范的老师出现。同时,高校晋升过于强调学术成果,一方面使得教师给学生对压力大,一方面会使得他们缺乏进行教书育人的热情,渐渐的会忘记一名教师应该负有的职责。我认为,大学教师不仅仅要在学术层面有所建树,也应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大连理工的这位同学离世已经块两天了,现在关于他的讨论也都集中在研究生群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希望他的死可以给具有话事权的中年人一点改变的勇气,也给广大在读的研究生们一个警醒,是时候去关照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2020年快过去了,我希望来年春天,大家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做学术很苦,但我们要笑着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