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比较热的话题:
如何快速的毁掉一个孩子?
底下高赞答案是:给他一部手机,让他使劲地玩。
优妈挺认同这个观点,确实,一个孩子只知道玩手机,离废掉就不远了。
但细想下来,玩手机背后,隐藏的却是家人对孩子的无视或者说宠溺。
所以,优妈更想说: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宠他,宠他,无限制的宠他。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真的很可怕。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种情况,那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了。
一、没有规矩
我有个小侄子,他父母都是高知,对他该严厉时绝不会心疼打哈哈。
有次,小侄子想插队尽快买到冰淇淋,一把就被他爸揪住,跟他说,乖乖排队,遵守公共秩序才有得吃,不然就不买了。
然后,让他跟前面的人道歉,表示插队错了。
小侄子不服,反问道:“为什么前面的小朋友可以插队?”
他爸回道:
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该有他自己的爸妈管教,但是插队就是违反规则的,会让别人讨厌。
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一种行为约束。
如果,孩子从小,就没大没小的,没有一点规矩礼貌,长大后可想而知,会被周围的人所排斥和孤立。
而且,也很有可能走上邪路,误终身。
所以,父母应该做的是,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规矩并遵守规矩。
很简单,只要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自然而然就耳濡目染了。
二、动手能力差,不爱劳动
典型的爱偷懒,好吃懒做。
去年有个新闻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
一个23岁的小伙子,有手有脚,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却在家里被活活饿死了。
不可思议吧。
他的父母,从小就很宠溺他,家里的绿豆点大的事情也不舍得让他去做,他也就顺理成章的在家做个“懒虫”“米虫”“睡虫”。
可惜,这样的生活不可能一辈子。
宠他爱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他还在等着别人来喂他饭吃,给他衣穿,最后饿得皮包骨,蜷缩在地上,默默死去。
可悲吧。
有手有脚,却被自己懒死了。
孩子的动手能力,该早早培养起来,这是孩子以后自理能力的起步,也是日后自力更生的开始。
再爱孩子,也要舍得用孩子。
三、喜欢谈条件
有句话说:被偏爱的人都有恃无恐。
喜欢谈条件的孩子,也是因为家人的偏爱,让他变得有恃无恐。
比如说,
你叫他拿个拖把什么的,他问你,有什么好处没有?
你叫他好好学习,他问你,学好了有什么奖励没有?
你叫他少看点电视,早点睡,他跟你说,早睡可以,但是你要给我买个玩具?
就问问你,碰上这么一个孩子,头疼不头疼?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用交换条件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否则,孩子一旦尝到乐趣,就失控了。
必须在孩子有“交易”念头的苗头时,就把它给灭了。
尽量多鼓励,激励,少用物质奖励。
四、冷漠自私,眼里没有他人
有爱心的孩子,就像天使,让人主动靠近;冷漠自私的孩子,就像恶魔,让人绕道而行。
曾经看到一个真实事件,就让人很反胃。
一个21岁的女生,在她妈妈去医院做手术时,还很淡定地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连头都没抬一下。
对着手机,喊已经跨出家门的妈:“我中午吃什么?”
“你到你外婆家去吃。”
“外面好热,不想出门,你给我钱,我打车去。”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个评判。
这位妈妈说起来是可怜的,自己病得这么严重,女儿却丝毫不关心;
这位女儿说起来是多么的冷漠自私,这个点除了玩手机,就是想着自己下一顿该怎么解决;
怪谁?
只能怪,这位可怜的妈妈了,从小的溺爱,让女儿自以为理所当然,当然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私。
试想,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步入社会,跟人相处难免会惹人不舒服,被人排挤;出门在外,谁也不会再像家里人那样对他,他又该如何自处?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可在爱孩子的同时,父母必须深思,这种爱是好还是坏。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做法哦,及时改正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这才是为孩子好,宠爱只会害了他。
为人父母,请记住,爱而不宠,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