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生长(如何修炼出自己的核心内容)修得成功》
李不太白
14个笔记
精神 生于永不消失的忧患
>> 精神
生于永不消失的忧患
>> 比找不到出路更危险的,是高山上的自我放逐
>> 修身”还大概给出了一个路径叫作“格物”,告诉儒生们要通过不断勤学苦读与思索,去“格”出万事万物的“理”,以获得知识与智慧,进而使儒生们的意念真诚、内心端正,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 是慌乱还是镇定?是颓废还是积极?是顺从还是抵抗?是放弃还是改变?是自我放纵、放逐还是安之若素?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终极关怀。
>> 第一,我们不可能仅仅用追求物质上的成功作为“终极人生出口”。
>> 第二,心灵家园的完全西化也肯定没出路。取一个中立立场的角度冷静想一想,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完全西化,对中国来说都是行不通的。
>> 真正的出路一定是立足自己文化传统基础上的现代转型——即在现代价值的大框架下,重新梳理自己文化传统内容,从中烈火锤炼出现代新精神,从而建设出自己文化大地上的现代新心灵家园。
>> 最终,谁先在心灵信念上垮掉,谁先在精神上虚弱、涣散、退化、空洞化,谁就会先在长线竞争中倒下。
>> 愿你终于在山上看到的,还是当初在山下向往的
>> 几千年来的一次次社会实践就证明了两件事:第一,那就是在思想这件事之外,不能有一个囚笼罩着它。第二,思想这件事本身必须一直保持开放,必须在变化中与时俱进。
>> 看起来,思想者在这个时代是不合时宜的,财务自由才是这代人真实的生活主题,只需看看村间乡亲、市井百姓、同学好友最关心的是什么就知道了。
后记 因为看过了长线的历史,所以我相信中国的内容
>> 后记
因为看过了长线的历史,所以我相信中国的内容
>> 无论是尚空的佛教,还是尚实的儒学,它们要想被知识精英阶层与市井百姓普遍接受、获得广泛传播,就都必须思考如何适应与服务于辽阔大陆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现实需要。
>> 现代启示:即使是秘不外宣的霍家迷踪拳这种家传功夫,它也需要向外开放,需要融入拳击、步伐、现代体力训练的新模式,需要在与现代军体技击的对抗中重新发现与思考自己、定位自己与发展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