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51058/41e6a9374aa9b180.jpg)
6天内3位名医离世,健康不是消费,而是必须的人生投资。养生是给您续命,珍惜、感恩与您谈养生的朋友,兴许他就是您的贵人。
山东泰山医学院,42岁的蔡国栋医生,猝死于手术台旁。
三天后,天津总医院神外45岁的李迺昕医生,心脏病发作猝死。
仅隔两天,上海龙华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柳文,不幸逝世。
医生都救不了自己,如何来救你?
北京协和医院全国著名健康专家黄教授58岁离世;香港名医潘醒华44岁离世;36岁许剑峰医生患癌,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同仁堂前董事长张生瑜39岁,因心脏病离世(同仁堂就是生产心脏病药的)。
他们都是医药领域的专家,但他们连自己的健康都保证不了,你怎么敢把健康交给他们?
人民日报发文:病人越治越多,国人养生预防意识淡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
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
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
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
治疗医学是在下游打捞垃圾;养生预防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治病是“亡羊补牢”,养生保健则是“未雨绸缪”。
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我们自己,预防养生是时代必然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健康全寄托在医生手里,医生该切的切该换的换,钱花完了命也没了。
从现在开始,身强力壮时就多关心自己的健康,人生如赛场,健康是你唯一的保障。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不是你的,唯有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医学不是万能的,请自己珍爱生命。保健养生,未病先预。
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
我们知道,疾病是不健康表现,但没有病并不等于健康,预防大于治疗,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这就是养生保健的意义。
在健康上,消费根本算不上是消费,而是一种必须的人生投资。很多人的困扰或纠结,来自于背后价值观的缺失,他还未真正搞清楚,健康属于人生中必须而且必要,是消费也是投资,根本不可或缺,并不是可有可无,能拖就拖的。
医院的三句话让你倾家荡产:你这病很严重,不过还能治,但是需要很多钱!
银行的三句话让你雪上加霜:我们真的很同情你,但规定就是这样的,交不了房贷,我们就得收回你的住房!
养生专家的三句话给您雪中送炭: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营养!
健康都毁在错误的观念里,有很多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替你花钱,但没人替你生病。什么东西丢了都可以找回来,但有一件东西丢了,就永远找不回来,那就是命。
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才发现有一本书没有读,那就“养生之道”。大多数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吃遍有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然后死去。
这个世界上,95%以上的人,是病死的。再有钱、有势的人,就算他把整个医院买下来,也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我们没有钱,还指望医院救我们?
今天健康,不代表明天还健康,更不代表10年后依然健康。所以,爱护自己,就是减轻家人的负担。
无论多会赚钱,当生病进医院的时候,会发现,这时的钱,就如同“草纸”。医院就如同“碎纸机”。钱是你一张一张挣来的,可到了医院,就要一沓一沓的送出去。
有钱有健康叫资产,有钱无健康叫遗产。如果今天还不注重养生,明天注定要养一堆医生。这句话,对医生自己也不例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51058/eea0954f7ae46c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