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贾院长聊IP,我们懂IP。
各位好,欢迎来到贾院长聊IP。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孩的生意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但是现在贾院长可能要跟大家说“以后可能只有女人的生意才可能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了”。
这是因为,对于各位做低幼向IP的版权方来说,你们的目标客户群体,也就是小朋友的年新增数量已经出现断崖式下跌,而且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能以后你们的目标客户会越来越少。
【一】
2020年,公安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号,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总共才1003.5万人,其中男性529万人,占比约52.%万人。我们再来看一看前几年的数据是什么样子的。2017年的新生儿数量是1723万,2018年是1523万,2019年是1465万。
同时,各个城市也发出了新生儿的数据,比如人口结构较为年轻的广州地区,2020年只有19.55万新生儿出生,相比2017年下降10万人之多,下降速度十分惊人。浙江的温州和宁波也出现了新生人口大幅下滑的现象,新生儿少了20%。上海全年的数据没出来,但上海有每年元旦当天统计新生儿数量的传统。1980年1月1号上海出生了2784人,2000年元旦的时候出生了1198人,到了2010年的时候,元旦还出生了380个新生儿,但是到了2020年元旦数量仅仅为27人。要知道上海现在可是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这个数字确实是有点惊悚了。有人说不对,现在全国各地学区房的可是卖疯了,为啥新生儿这么少,你有没有搞错?
这肯定是没搞错的,现在买学区房都是给适龄儿童上学用的,这些孩子普遍现在都5~6岁,也就是说上一波生育高峰出现在2015年到2016年,当时我们放开了二孩政府,让生育率有了一个小幅的反弹,全国出生人口2015年是1655万人,到2016年呢达到了顶峰是1786万人,而各个地区也是一样,北京为例,2016年也是出生的高峰,当年出生人口达到了28万人,最后有很多专家都预测以后将每年都是30万人左右,但显然这过于乐观了。2017年就开始快速地减少,随后出生人口数量就变成了26.4万人,22万人,17.5万。是的你没看错,2019年比2016年少了40%,2020年估计很可能会降到15万人以内。
【二】
在新生人口大量减少这种大背景下,意味着我们未来的人口增量趋势将发生逆转,作为以小朋友为主要目标客户的低幼向IP将在未来面临着一个尴尬的二选一选择题:要么在未来继续与更多入局的低幼向IP版权方争夺日渐稀少的小朋友群体;要么开始做面向高年龄层和不同细分人群的小众化IP。未来一个IP通吃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这一两年兴起的潮流玩具,就是一个典型的细分新兴市场。在所有人都专注于低幼向IP的市场开发时,以泡泡玛特、52toys等一系列潮流玩具企业将目光锁定在最具有消费力,最有粉丝效应和潮流属性的“盲盒”这一单品上,并通过渠道的开发以及众多优质的搪胶公仔造型的设计获得了大批青年人成为狂热的粉丝。
【三】
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口来看,基本流向了江浙和广东地区,深圳和广州人口流入最多,人口也最为年轻。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之内的东莞、惠州、佛山,这都是人口很年轻很年轻的地方。
年轻人基本流向了国内的4个主要地区:首屈一指的就是广东的粤港澳大湾区,其次就是长三角一带,也就是苏州、杭州、嘉兴、昆山这个地方。第三个,人口会流向西南。以前川渝是人口输出大省,现在由于成都和重庆的崛起,很多青年人开始回到西南建设家乡。第四个,人口会流向中部核心城市,像西安、武汉、长沙、郑州和合肥等地,这些城市基本抢的都是本省其他城市的人口资源。未来除了这20个左右的城市之外,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会发生收缩和老龄化的现象,而且收缩的速度可能会非常快。那作为IP方来说,针对低幼和中青年的IP业务以及衍生品销售渠道可能在未来将会更多地集中在这20多个大城市和核心城市中。
同样对于IP运营。在IP的营销宣传推广方面,将更多地集中于上述所提到的那20多个城市。由于IP产业是整个大文创行业的明星领域,IP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的衍生产业的勃勃生机。而一次核心城市的优秀营销宣传抵得上3,4线城市上百次的推广。可以这么说,这种现象既是人口结构所导致的,也是终端零售渠道反向推动的效果。
总结一下今天贾院长的分享内容,还是三个要点:
1. 在不久的将来,低幼向IP公司将面临新增人口断崖式下跌,新生儿增量市场红利不在!
2. 低幼向IP公司将在未来面临着二选一的公司IP运营方向抉择。而多IP运营将是中国文创、IP产业的大势所趋,覆盖不同年龄段才是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
3. IP衍生品的目标客户所在的地域范围将不断地集中,大城市和核心城市将成为渠道以及IP营销推广的重点区域。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