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分】
在最最远古的起始点的时候,那里是一个质点,没有质量或质能也没有大小体积。直至有一天,质点突然醒来,瞬间爆破,从零霎时摇身一变,变成了无穷大。这时候,形成了一种存在,可以被现今的人们近似称作为“场膜”的东西。场膜,我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形态、样态的所在,但是,它在最最均匀、理想的状态下,一层层地推开、融开、放开、展开的时候,会是一个球状的场膜。我猜,或许,有一点点势能场、或者能阶场(即能量成阶梯,而非连续性排布)的意味。
或许,我还能猜想,场膜和先前的那个质点一样,是个“没有厚度”亦“没有所在”的存在。
就这样,那个特定的天,质点爆破之后,也即无穷大的能量瞬间成熔融极炽热状态的时候,所那刻所在的球状变幻物,就很类似于我们现今称作为“混沌”的那种存在了。
又按老古传说,那个混沌球状熔融体,又捱啊捱啊捱啊……又有一天,它也醒来了,从中间位置处一扭,也即,球体从中间一断裂断崖式地硬生生一扭之后——注意,没有当真断裂或者分开,而是,它们俩,彼此互相缠绕,形成了类似于无穷大∞这般符号的两个双胞胎椭圆体的存在。
这时候,所谓那句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时候,无穷大∞的中心点位两侧出现了分层絮状模糊的颜色流带,即,出现了黑、深灰、……、浅灰、……、白之类的颜色分流,不再是太过一致的颜色状物了。又,过了不知多久,就从那团双胞胎的分层絮状物中,自我发现式地,产生了相对比较确定的两个截然相反方向的矢量作用力,即一正则必有一反,一上必有一下,一左必有一右……云云。
这时候,还是就从刚刚提到过的双胞胎分层絮状物中,从一头确定的矢量作用力方向上,穿出、或者说、生发、伸头出来那一束金黄色的光的头部。那头部,确实也硕大庞大无比,后面拖着长长长长的光晕尾巴,像极了彗星那长长的虎头流苏的模样。那,从另一头,各位自然可以脑补,则是暗物质的硕大庞大头部和它黯漆漆的尾巴了。那么,在光——与——暗,之间,则是,明——与——昧的那渐变调色带。
又,再补充说明一下,开头说的混沌。混沌后来,就是在很后来的后来,当我们这类所谓智慧生物产生知觉认识的后来,我们有一天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地球上的始祖地,很可能很可能是那座传说中的昆仑山了。因为,还有这么一句话,借用“女子如水中生,男子如从泥中生”的粗陋讲法,昆仑山起初当然是一座山,一座山石,钢铁硬的心肠。有一天,昆仑山醒了,有了知觉与对世间万物的体察,于是,就是产生了水与泥的分层、分流带,进而,一切后来的诸多共和国混合泥浆的传说,就都顺理成章了。
因为,所有共和国的水与泥,砖与瓦,雌与雄……等等,都是从混沌干涸,又从昆仑湿润,开始体察世间万物众生有情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