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豫园
妻来了亲戚,又怕热,要在高温的上海漫游,自是百般不便,也总有些小情绪。
可是,一切为了孩子。她跟着,在景点找个阴凉地歇着总是可以的。
今天要去的豫园,是我提前定了的。有人说上海没啥可玩的,除了一路,一江,又一园。
这一园,说的就是豫园。
我们是从豫园的正门进去的。现场买了票,两成人一学生。虽没带学生证件,娃往售票窗口一站,售票员立马笑了,这么想看这园子,那就去吧。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当时的潘家在上海为望族,潘氏父子都曾居明朝高位。时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父年迈辞官告老还乡后,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上海豫园”,有“豫悦老亲”之意。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人称“奇秀甲于东南”。此后豫园屡遭劫难,面积现仅存三十多亩。
进园门是“三穗堂”,名出于《后汉书·蔡茂传》“梁出三穗”的故事。歇山顶下有前廊、宏阔精制。是清朝官府庆典和“宣讲圣渝”之地。过去文人士绅也常在此聚会。后面有以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取名的“卷雨楼”。向北有池塘,旁边亭台假山。南面是钓鱼台。再向北就是大假山。古木叠翠,绿树层秀。走向东北,从岩壁下的萃秀堂过建于泉流上的鱼乐榭,是《庄子,秋水》喻“鱼乐人亦乐,水清心也清”之意。穿游廊看见万花楼,两层精雕细镶,美巧玲珑。楼前一棵银杏是潘氏亲植,还有一棵玉兰,枝繁叶茂。出万花楼就是以苏轼“翠点春妍”词句命名的点春堂,坐北向南,五楹轩昂、装潢考据、高贵豪华。对面有一座小舞台,依山临水,垂檐雕饰彩画镂金。向北是藏宝楼,上下各五间,周边湖石、瀑布、峥嵘流泄。南面还有上是“快楼”下是“延爽”的双层楼阁,雕梁画栋,上下令人胸怀开阔,清爽舒畅。
豫园的山自是假山,但造型各异,形态灵动。据传,这里的假山原料主要是用武康黄石做成的,“这种石头质地坚硬,经精心打磨,会呈现出天然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以温暖而高贵的感觉。”
有山,自然得有水。豫园的水不多,也不大,但却布局合理,知人知性,匠心所在,非同一般。水边垂柳如丝绦,细流无声,树荫照水,游客们自是爱煞了这绿荫遍地,绿波轻荡。作为南方园林,茂林修竹掩映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倒映在红枫杜鹃当中,郁郁葱葱的绿叶打湿了梅花形的高窗,成群结队的锦鲤,脉脉追随着青翠的浮萍,清灵之气己破水而出。
豫园的围墙称龙墙,所谓龙墙,就是雕有龙头龙身的墙。园内最有名的是穿云龙墙,长约20米,高约3米,“龙头由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龙首威武,龙身蜿蜒,在墙脊上起伏,似游龙穿云”。在江南地区,这也是独此一份,只此一家。和煦堂西也有一道龙墙,在“山辉川媚”的匾额上,两条龙威风凛凛,目光炯炯,似在争夺正中的龙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我想,潘园主在婉约江南之地打造这般豪气干云的龙图腾,除了对龙的崇敬,恐怕跟他在四川做过布政使也大有关系吧?四川袍哥文化中那中豪气干云的气概早己融入江南书生意气之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潘园主也想潜龙腾渊,大好华年飞龙在天,创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吧。
转过双龙珠门,就是会景楼,三面环水,有香樟、石榴、紫薇、红枫、罗汉松等树木,红黄绿间杂如油画般围屏。正好位于豫园中心。此楼飞阁流丹,歇山式顶,精致美丽。又东转过水廊,粉壁上有石刻《豫园记》,是潘允端写的。西面是一处院落,由得月藏书两楼为主,传说任伯年、吴昌硕等清末名家常聚于此品画论道,是海上画派策源地。再向东过三曲板桥,由“引玉”门进去,见“玉玲珑”,与苏州留园“瑞云峰”和杭州花圃“邹云峰”齐名的合称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为太湖石中珍品。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太湖石 的皱、漏、瘦、透之美。据记载,宋徽宗赵佶为在首都汴京造花园艮岳,从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号称“花石纲”,其中有的奇峰因故未被运走而留在江南,称作“艮岳遗石”,玉玲珑即其中之一。园主潘允端十分赏识,专门在对面造“玉华”书斋,于读书间观赏其“石峰面面滴空翠,春阴云气 犹濛濛”。
南面内园我们也进去看了。内园与豫园并不相及,1956 年修整时将两园连在一起,只能称为园中之园。内园占地仅 2 亩有余。因亭台楼阁、山石花木布置得宜,并不显拥挤。园内除“静观”大厅、假山和“串楼”外,池沼、曲廊、小轩、旱船“不系舟”穿插其中,如水流清澈的“九龙池”,天晴水浅,可见池内刻的四个小龙头侧影成趣。挂有“别有天”匾额的“可以观”、筑在翠绿丛中的“耸翠亭”,以及“迅清楼”、“还云楼”、“观涛楼”等连成一气,组成”走马楼景观”,在这一小天地中紧凑展现。
游人如织,妻和小淇都走得累了,便出园来到了旁边的城隍庙。妻实在不想动,坐在回廊风口,吹着凉风歇息,我带着小淇,开始漫步于古今交融的建筑群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