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件陈货
翻箱倒柜整理闲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早就忘记什么时候入手的鸡汤文-《享受当下的生活》。中小学的时候很喜欢这类励志书,每次读完都觉得胸中充满了一股勃发的锐气,那时克服的一些困难,有一部分原因得归功于这些书。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对鸡汤文中的一些套路已经不感冒了。原打算丢到犄角旮旯里让它自生自灭算了,转念一想,不妨看看,毕竟这可是花钱买来的。
这样的不太靠谱的阅读动机,直接颠覆了以前一本正经的阅读习惯,变得有些随意。很轻松地翻阅,想的书外事就多了起来。书里书外,思路穿插碰撞,没想到,无心插柳下,竟发现了一种新的玩法。
具体怎么个玩法,得要慢慢道来。
二、理清结构,才好下刀解剖。
先简单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第1章 享受当下的快乐
第2章 在平淡中发现快乐
第3章 带着信念与希望努力奋斗
第4章 体验与逆境抗衡的快乐
第5章 在磨难过后欣赏彩虹
第6章 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7章 让自己走上事业巅峰
第8章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9章 人生要懂得选择与放弃
第10章 悦纳自我才能享受人生
看过章节名称,就能从整体上猜到这本书大概说了些什么。这是鸡汤文的一大特点,当然这个特点并不是专属于它。另外还会看出一本书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太严密的逻辑上的联系。很像是到处找的一些内容,拼一块儿就出锅了的混合物。如果非要较真儿,要理出一个顺序的话,大概就是先从自身的心性品质着手,再扩及外界因素这样的顺序了。
这本书符合这类书的一般规律。以前太迷信书中话了,没有想过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是不是在空中画饼,阐述的道理与方法是不是百试百通的金科玉律。而现在,被生活教导出多了个心眼儿后,再多想一点,便很轻易的发现这些在结构上的缺陷。
在具体的论述方面,鸡汤文往往采用阉割化和夸大化的手段,偶尔还会用一些大言不惭的穿凿附会来得到结论。文中引用的故事大多都是进行过阉割的,只留下对论点挂钩的一部分。这种手段从技术层面上没问题,将复杂阉割为简单,似乎将看不清的问题“解释”的很清楚了。但是,这样简单化的抽象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它是把从整体当中抽取的部分来代替整体,然后针对这个阉割了的“整体”采取分析论证,有时还要用穿凿的手段,硬是嫁接到想要的结论上。在用跟做广告一样的夸大化手段,将所要传达的道理美化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拐到准备好的答案上了。如果用这个答案,去验证问题,肯定严丝合缝挑不出错儿。但实际上,对原来的整体,作用就十分有限了,甚至很容易产生片面化的认识,反而有害。这种情况下,鸡汤文可以说是有毒的。就像用神符加身血肉之躯后,让你去抗衡火枪大炮,结局大多是成为炮灰罢了。
当然,如果只是述说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大道理,那就没必要用太多手段了。毕竟废话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但是人家驳不倒啊,就没必要用太多手段来确认它的正确性了。
只有很少一部分,确实有价值,毕竟一本书篇幅那么长再怎么说也得有一点油水,不然也出不了手啊。所以,针对这一部分好好珍惜就是了。
三、做判断题,填空题。
了解了常用套路之后,要怎么开刀解剖,玩出油水来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只黑笔和一只红笔,再要一个新的角度就够了。
1、将文中每一个论述看作一个节点,以节点为着手点,上溯下潜,找出所运用的手段,将其解剖,然后判断其价值。黑笔记录正面的价值,红线批注粉饰下的漏洞,将其掘出。这样,通过“捉迷藏”式地勾连,对思维逻辑又很好的锻炼效果。这个过程很像做判断题。稍有所得,便觉很清新有趣了。
2、文中所列板块,其实与生活很贴近,如果做好这些部分将会对自己有莫大的价值。所以,可以将文中框架保留,然后以此为题目,问问自己的答案,将解答书面化,这个过程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很好的整理自己的经历、经验、心得的手段。就像做填空题一样,填上自己的东西。当把自己内心里的东西归类总结条理化,去伪存真精华化后,你就能更轻松地应对很多事了。
如果有兴趣,不妨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