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写读书笔记,献给了《小强升职记》。
-1-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参加时间管理训练营的时候,当时Angie分享了好几本关于时间管理的电子书,其中就有这一本《小强升职记》。
当时并没有把这本书当回事,让它在我的网盘里躺了半年之久,直到上个月参加拆书帮的活动,我因做便签分享,无意中想起了这本书,当着十几个拆书帮的小伙伴的面,我把读这本书作为了我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本以为需要一个月才能完全看完这200多页的书,没想到用了十几天就看完了。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在工作中总会反复掉入一些同样的"坑",这甚是让我苦恼,期望能从此书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案(看完之后也的确找到了)。另外,我也想同时做一次刻意练习,就是按照V先生的读书笔记写作套路,完成自己的第一篇读书笔记。
-2-
《小强升职记》这本书的作者名叫邹鑫,圈内人称“小强”:
2001年从陕西一所邮电中专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只有19岁,在邮政局从事软件开发。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做了8年。
2007年开始实践时间管理方法并且持续更新一个博客www.gtdlife.com,已更新10年,博文800篇,订阅读者100000+;
2009年出版了时间管理入门书《小强升职记》豆瓣评分8.8的高分,销量15万册,被誉为时间管理入门必读书;
现在是时间管理讲师,累计培训129场,服务的客户主要是IT行业和银行业还有制造业,包括腾讯、百度、和记黄埔、招商银行、欣网视讯、联想、冠捷科技。
当时邹鑫的领导有一天把他叫到办公室,送给他一本书和一句话。那本书就是David Allen的《Get Things Done》,那句话就是“你打算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吗?” 邹鑫当时很感动,领导觉得可能他还有一点可塑性,有前途。然后那个时候流行博客,他就开始边实践GTD边把实践得出的经验记录到博客上。
就这样,在那个风靡RSS订阅的年代,邹鑫坚持记录了一年的博客GTDlife,最终以高达六万的订阅量跃居时间管理名博前三甲,吸引到了出版社编辑的关注。2008年下半年起,邹鑫边工作边写作,半年后写成了《小强升职记》这本时间管理畅销书,最终辞去了那份人人称羡的国企工作,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3-
全书共分为六章:
一、寻找种子(你真的很忙吗 / 记录时间日志 / 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二、让种子发芽 (四象限法则 / 把时间当做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和交易 / 衣柜整理法 )
三、长出主干和枝桠 (制定目标 / 分解目标 / 目标合力 )
四、绿叶充实枝干(项目,任务,下一步行动 / 便利贴狂人 、邮件狂人、交际草、掌柜的 )
五、在开花和结果中成长 (如何培养自己的习惯 )
六、摘下够得着的果实 (日回顾,80/20法则,Unbroken time, 处理临时突发事件,整理环境)
邹鑫用小说的表现形式,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强在领导老付的指导下,如何在工作中战胜压力,如何管理时间,如何一步步地成长,最终得以高升的故事。
文中穿插了各种时间管理工具,贴士,表格等实用的信息(本人亲测简单,实用,有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出色且高效的完成工作。
当然,这些都是技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心法:你之所以忙碌,很有可能是因为盲目。人生没有良好的规划和合理的目标,只能是瞎子开车,到处乱撞,到头来什么也做不成。
怎么破呢?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不断地实践和成长。成长的路上需要好的导师(比如小强,李笑来,V先生等),跟着他们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就像是一颗大树,从种子发芽开始一直到开花结果,这个过程会很长很长,要对自己有耐心和信心,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4-
我是利用每天早起的一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并尝试了李笑来《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三段读书法:看框架,记概念,理关系,把书中的概念和方法都摘录了下来。
在读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到兴奋,因为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中都找到了答案。另外,我在现在的工作中也尝试使用了收集篮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关键是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掌控感,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
读完以后,深刻体会到”记录“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记录你的时间开销,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想法,并定期复盘总结,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以后要怎样做出调整和改善。
总之,你记录的越多,写的越多,想的就越多,那么你的收获和成长也就会越多。
-5-
这是我三十多年来的第一篇读书笔记,以前读书总是读完就忘,以为是自己的记忆力问题,直到看了V先生小密圈中的写作套路,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记忆力问题,真正的原因是我在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思考!只是把自己的脑子放在了看书的流水线上,一页页翻过去,直到翻完,只是证明自己看完了一本书,唏嘘感慨了几下,但生活一如往常,没有任何改变。
分享一下V先生小密圈中提到的写作套路,我就是根据以下这个大纲轻松就写出了这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又把此书反复温习了几遍,对其中的关键技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虽然第一篇读书笔记写的很一般,文笔也很糙,不过好在我终于写出来了。
即使差一点,晚了一点,也好过从没开始,自勉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