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的行为总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为什么我的行为总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作者: Sophia转转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2:13 被阅读0次

    有两家相邻的早餐店,一家冷冷清清,一家门庭若市,你会选哪一家呢?你可能此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哪家排队的人多就去哪家喽!在网上买东西,本来犹豫不绝要不要下单的你,因为看到庞大的成交量和极高的好评率,会不会毫不犹豫地妙付款呢?

    公司例会上,有一位领导意见本来是错误的,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在参加研讨会时,你很想提一个问题,但是你没有提,不久其他人开始提问了,那时候你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大家看到今上面这些例子,很容易想到一个词,从众,对,我们进天要分享的就是从众心理。我们行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出现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影响和应对心态。

     从购物到就业,从发言到选举,生活中由从众心理引发的从众行为多到无法一一列举,美国人 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 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非常传神的一段描述。

     那么什么是从众心理呢?

    在心理学中,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什么样的人容易从众呢?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在群体中,个体不愿因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就像有人说的,如果我自己成了那个标新立异的而被关注的中心,我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当一个人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和别人保持一致时,就会有“不是我一个人的错”的安全感。

    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寻求社会认同。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 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 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观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

    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可以怎么做呢:

     1.尝试成为领先者。

    下次和一群人出去的时候,如果有商量的 机会,你要争取第一个主动说话。即使你很紧张,也不要等待别人的引领。在上课、开研讨会或者其他会议的时候,你第一个举手发言;在餐馆里,点你真正想吃的菜,而不是跟随其他人的意见。通过这些小的练习,弱化自己被动等待的心态。

     2.习惯于听自己的声音。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自己在录音机里的话时会有否定的反应。不要让这个阻碍你。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开始在各种场合中使用。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打电话的技巧需要提高一点,将自己的话录下来,然后立刻播放。我保证它会立刻给你得到很好的反馈(“我不知道自己会说那么多“这个”)。事实上,它将成为最合适于你的、最值得信赖的帮手一一而且它永远不会欺骗你。

     3.在孤独的追求中发现乐趣。

    自己找点时间,做一些你非常愿意做的事情,以至于你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些人愿意跑步;有些人愿意画画,或者收拾花园,或者钓鱼,或者骑自行车,或者爬山。做什么活动并不重要;将它作为一种重新发现自我的机会。

     4.记住我们都应当有自己的生活。

    下次你想要随大流的时候,记住这一点。爱默生说得好:“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行动生活的全部就在于实验。”你还记得在不久以前,你为期末考试成绩、初次约会、看牙和工作面试而胆战心惊的事吗?在那么多的紧张和虚汗之后,发生了什么?日出又日落,跟其他的日子没有什么两样。你挺过来了而且走向了新的一天。所以当下一次你又不愿意为自己做主的时候,想一想,现在这一刻也将很快成为记忆。你想让它成为何种记忆呢?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说一个学者正为他所狂热的行业进行抗议。他的一个朋友说:“你在干什么呢?你不能改个世界。”“可能是这样,”那个学者说,“但这个世界也不能改变我。” 做自己的主人!

    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不一都是“从众”或都是“反从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的行为总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sg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