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性动物——4

社会性动物——4

作者: 健康妈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06:12 被阅读0次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如何提升自己的理性决策能力。今天这一讲,我们再来看看人类自身的心理中存在着哪些因素,会影响着我们对社会的认知。

    自我辩护

    首先来说说自我辩护这种心理现象。

    让我们来看一个心理测试:一名叫萨姆的年轻人正在接受催眠。催眠师对萨姆进行了催眠暗示。他告诉萨姆,当时钟敲响四下的时候,他会走到衣柜前,拿起雨衣和雨靴,并且穿好;接着会拿起一把雨伞,走过八个街区来到超市购买六瓶威士忌,然后回到家中。

    当时钟敲响四下的时候,处在催眠中的萨姆穿着雨衣和雨鞋,带着雨伞就出门了。但是催眠师给出的这几项任务,其实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之处,比如,当天的天气非常晴朗,甚至连一片云都没有;离萨姆家半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一家酒水店,而且那里出售的威士忌和八个街区外超市中的威士忌价格相同;最关键的是萨姆并不饮酒。

    等到萨姆回到家中,从“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穿着雨衣和雨靴站在房间里,一只手拿着雨伞,另一着手拿着一大袋威士忌,他一下子就糊涂了。

    这时催眠师向萨姆问道:嗨,萨姆,你去哪里了?

    萨姆说:奥,刚才去了趟超市。

    催眠师接着问:买了些什么东西?

    萨姆说:买了几瓶威士忌。

    催眠师继续问道:可是你不是不喝酒吗?

    萨姆有些尴尬地说:是的,可是,我打算近几周要招待一些客人,我的一些朋友喝酒。

    催眠师又问道:今天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会带着所有的雨具出门呢?

    萨姆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说:哦……实际上这个季节天气变化的很快,我不想被淋湿。

    催眠师追问道:可是今天一片云彩也没有啊。

    萨姆笑了笑说:天气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呢。

    这时催眠师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说:你家附近不是有一个酒水店吗,那里也卖威士忌,你为什么会到八个街区外的地方去买呢?

    萨姆想了想说:今天天气好,我觉得多走走路对建康有好处。

    相信你听完萨姆和催眠师的对话,也能够感觉出萨姆一直在为自己那些“反常”的行为做着自我辩护,让催眠师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萨姆并不是个例,自我辩护的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们都会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受加以辩护。当我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一种可能性,都会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符合情理的。

    这里为什么强调也让“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逻辑和情理的呢?因为我们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首先是自己觉得这些理由说得通,才会用这些理由去说服别人。就像萨姆一样,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催眠状态下做出了这些缺乏理智的举动,所以他给自己找了许多符合逻辑的理由。而且只有当这些理由能够说服他自己之后,他才会拿来向催眠师解释。

    认知失调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产生自了我辩护的心理呢?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自我辩护心理出现的,是一种认知失调的现象。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比如不一样的想法、态度、信念、意见等,我们就会发生认知失调,进而产生自我辩护的心理。

    拿吸烟这件事来说,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对于吸烟者来说,他还存在着另一种认知,就是“我喜欢吸烟,吸烟可以让我感到放松”。当这两种认知在吸烟者的意识中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进行自我辩护,给出“少吸一点影响不大”这样的理由,然后继续吸烟。

    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考试失利时,我们对自己说,自己在考场里太紧张了,没发挥好;正在减肥的你,没能抵御美食的诱惑,会告诉自己“吃饱了在才有力气减肥”“遇到美食不吃,那是对美食的不尊重”等等,这些都属于因认知失调而产生的自我辩护心理。

    这样看来,认知失调产生的自我辩护,似乎并不是一种有益的心理状态,因为每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它都会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有益的一面。比如当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难或者灾难的时候,自我辩护会让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比如,我们平时安慰自己或者别人时所说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稳住、加油”之类的话,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所以说自我辩护在心理学中是一个中性概念,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这种心理。

    偏见

    那么说完了自我辩护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再来说说“偏见”。

    偏见也是人类在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心理。它是指人们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人们会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可能是获得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全面。而这种态度既可能针对国家、民族、宗教,也可能只针对公司同事、朋友,甚至只是针对陌生人。

    比如,在美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白人家长绝对不会给自己的孩子买黑人样式的玩具娃娃。因为他们觉得,黑人样式的玩具娃娃是一种丑陋、不干净的东西,而自己购买这种玩具既没有品位也会荼毒自己的孩子,所以在白人的家庭里不会出现任何一件黑人样式的玩具娃娃。这其实就是一种种族偏见。还有在我们平时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年轻人如果没有给老人让座,旁边的人就会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没素质了,看到老人都不知道主动给让个座。这也是一种偏见的表现。因为这位年轻人也可能有自己的不便之处。

    那么这些偏见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种产生偏见的原因,是人们会不断根据自身的认知给周围人“定型”。这里的“定型”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指人们习惯性的将同样的特征强加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而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差异。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星座,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是处女座的,别人就会根据处女座的特征对你进行一番评价,说处女座的人爱干净,甚至有些洁癖,做事喜欢钻牛角尖;如果你是狮子座,别人会说狮子座的人是暖心与狠心的结合体,太过容易相信别人。这就是一种定型的做法,也是偏见的第一个来源。

    第二种产生偏见的原因,是政治和经济竞争需要。比如,美国的南北战争。19世纪中叶,美国北方联盟首先完成工业化,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南方联盟用奴隶制度控制着美国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北方工业化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北方联盟为了自身的发展,大力宣传南方奴隶主是如何剥削、压榨奴隶的,利用人们对奴隶主的偏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南方联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于是北方联盟在众多美国民众的支持下,果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实并非每个南方奴隶主都会疯狂剥削、压榨奴隶,有些南方奴隶主也会把家里的黑人奴隶当作家人对待,但是北方联盟为了自己的利益,却选择了诋毁南方奴隶主,导致我们现在一听到“奴隶主”,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他们压榨和剥削奴隶的景象。

    第三种产生偏见的原因,是人们需要维持自我形象和地位。比如在古代,父权社会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自身的形象与地位,规定女子必须要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并且通过宣传使之成为了社会共识,这就是一种对广大女性带有偏见的思想游说。还有现在职场中有一些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导者形象和地位,常常无限放大员工的一些小错误,给员工贴上“不细心、不严谨”的标签。所以维持自我的形象和地位,也是偏见产生的一种常见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性动物——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wj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