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是彼此滋养彼此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同样父母也需要得到孩子的肯定和鼓励,互相尊重,彼此支持。
大家都懂得夸孩子的好处,但如果夸得不好,孩子要么不领情,要么越夸越依赖,甚至滋长“骄傲”。
那么,父母到底怎样去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的多鼓励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去鼓励孩子。
美嫺分享一下今天的学习收获:
“1334”原则教你夸出健康的孩子!
“1”是一个前提
一个前提是:认识孩子,认知孩子,懂孩子。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夸孩子就要先认知孩子,要实事求是地认知孩子,过高、过低地估计孩子的实力,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智力、能力、习惯、性格、优点、特长、缺点、弱项等,这些是有效夸孩子的基础。
不能把夸孩子当成监督孩子、管理孩子、奴役孩子的工具。
“3”是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通常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帮助父母拿了一件东西,父母与其兴高采烈地夸他“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TA“谢谢你帮妈妈/爸爸取东西,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这是父母惯用的评语。
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
一方面会变得 “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TA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态度,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这就是父母说的“一夸就骄傲”“一夸就翘尾巴”的原因。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父母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
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个大帽子,对TA反而是一种压力。
“3”是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了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要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就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
当你在总结孩子的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果没有看见,可以用心听孩子说,然后再予以肯定。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你真棒”是父母最省心、最随便、最廉价的第一反应,当然也是最没有效果的无用功。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父母很难适应,不知道除了“你真棒”之外还能说些什么。
这时,一定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这会引起孩子的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4”是四个鼓励语言步骤
(1)陈述事实。把孩子做的事情重复陈述一遍,这是对孩子付出的认同和肯定。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提升到一个品行塑造的高度。
(3)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很开心、很高兴,因为孩子成长的动因之一是“愉悦父母”。
(4)鼓励,相信继续努力,为孩子指明方向。
希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能读出孩子的心意,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孩子,享受夸孩子带来的温暖、和睦与温馨。
我们都知道表扬使人坚持,批评使人停止。
生活在夸奖、表扬中的孩子一定是自信的,而一个自信孩子的必定是健康快乐的。
以上是今天的学习笔记,。
我是吴美嫺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3195/fd735c5439483dd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