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爸照管孩子们午饭,我再访M+博物馆。
上次来还是在五月中旬,当时是两个人一起,必须赶着回去接娃放学,没看过瘾。
偶然间得知重头戏《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将于9月12日撤展,当即上网预约。
虽然为了控制人流,哪里都须预约,不过香港的绝大部分展馆都是免费入场的。
于2021年11月11日开幕的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第一年参观费用全免,现在正是饱享视觉盛宴的好时机。
因为时间充裕,这次的观展是沉浸式的。
重点有二——
一是从头到尾看完了温普林长达52分钟的单频道数码录像作品《七宗罪》。
作品记录了1989年由艺术家自发组织、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七位艺术家极具争议和颠覆性的行为艺术展演,详细介绍了渊源与现场、作品和艺术家、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种种情形。
这部作品内容非常震撼,态度和表现手法却十分克制、真诚,令我深受触动。
三十多年过去了,艺术家们有的已经离世,有的老态毕现;有的被人记着,有的已淡出公众视野。
可是一代又一代,总还是有人心内如岩浆沸腾,有人骨头如钢铁硬铮,有人用作品呐喊,有人用灵魂呼号。
那样的作品,在媚于流俗的所谓艺术当中,就连外行如我,也能辨识得出:粗粝、野蛮的表达样式,内核却是极度的敏感和洞察,是不惜代价的坚守与维护。
纯真得让人目瞪口呆,几欲落泪。
二是参与到台湾艺术家李明维的作品《鱼雁计划》当中,在三个亭子里,分别以禅定时站、坐、跪的姿势,给三个孩子各写了一封信。
展馆工作人员会代我寄出三封信,在香港的豹子狮子和在深圳的朵朵,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收到它。
在寂静的博物馆里,小桌前,面对着素白的纸,想着心爱的人,独自一人也感觉饱满幸福。
没有巡遍所有楼层,也没有看尽所有展馆。
不想走马观花、生吞活剥,把能得到的一切都塞进眼底。
虽然需要过海,下了公交车还要步行一两公里;虽然回家的时候找不到路,走了两三公里,奔跑追逐公交车,坐上去才发现坐反了,下车再走路去找地铁站,地铁又要转线……好容易才回到家——可是还想要再三再四探访。
对作品的理解会有微妙的变化,当然还有很多时候,理解并没有因为又看一遍而有所叠加;还有些作品,根本就没看懂。
可是没关系。不急,甚至也不怎么惭愧。
就算一辈子没弄懂,也不打算责备自己。
当我向它奔赴的时候,当我与它相对的时候,我不是在迎接一场考试,也不是在面对一道阅读理解题。
我是我,作品是作品,艺术家是艺术家:我们各自完整而独立地存在,彼此探询、激荡,发出各自的电波,捕获此时此刻。
如此而已。
詹姆斯·李·拜尔斯说:“唯一的预设是面对艺术时,以它本身为一种体验。”
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