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发生一件“乌龙指”事件。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委托的交易员误操作,上午卖出500万股。为此,李东生下午收盘前买回500万股,还原事情真相,并公开道歉宣布愿意承担违规后果。
不管网上调侃他2个小时挣了30万,还是阴谋论分析各种原因,我们反思一下犯错这个事情,以此来提升自己。
01
谁都可能犯低级错误
李东生“误操作”事件其实挺常见的,哪个人不犯错,哪家公司没有点毛病。比如,雷军的口音非常重,就出现过“are you ok”发音不准的尴尬,这个段子频频出现在鬼畜视频里。
百度出现过陆奇PPT多处错别字的“车祸”,当然还有之前更尴尬的刘超PPT事件。当然也不是只有百度,阿里出现过月饼门,华为有HR胡玲事件,腾讯跟360发生过臭名远扬的“3Q大战”。
不说那么大的公司,就说新闻联播主持人看着字幕版都会念错。我看过的书,也有不少错误,而且还不是错别字,是内容的错。
比如,中国工信出版,秋叶编写《短视频一本通》第255页,电影《幸福终点站》被张冠李戴成《幸福来敲门》,而且还把两部电影的情节混在一起。
在得到App,微信公众号大号上,也出现过错别字。在互联网快速打字的时代,错别字在自媒体号上已经是很常见事,我自己也不例外,但个把错别字完全不影响理解。
面对错误,不要过于苛责别人,更不要埋怨自己,更不用上升到“态度”的高度,进行标签化攻击。
02
为什么会犯错呢?
主要有3种原因,1、忙中出错,2、一心二用,3、没做过,不熟练。
忙中出错:
比如,我打字习惯默认用空格键,而不是用数字键1,所以经常打完拼音后,有很多选择项,但我经常默认第一个,急忙中就使用了空格键。
还有很多时候,写完文章和PPT,并没有时间检查或者演练,特别是以前在公司上班,每天都有很多任务,写完就赶紧交差,容易出现语句不通顺等极低失误。
一心二用:
在写文章或者留言时,我也经常打出错别字,根本原因是一心二用。在打字的同时,也在思考组织语言,在回忆内容。
在工作中,这种场景更频繁,当你在写报告,编写制度流程时,经常面临其他同事的打扰,这难免会分心。特别有了钉钉、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出现发错消息的情况更加频繁。
没做过,不熟练:
还有一类错误,就是自己没做过的,不熟练的事。
比如,自我介绍,看起来很简单,但大多数人做不好。因为这个是个低频又突然的事件,每次场景和目的也都不一样。没有准备的情况,往往会很仓促,我是做培训的,只有上课等公开场合,我才能做好自我介绍。
特别是第一次碰到的事情,我们往往就会犯错。我记得,我几乎在每家公司财务报销都出现过错误,因为没有一家的标准是一样的。至于,什么沟通协调的事情,更是翻过不少车。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正确的事情,都是在试错中掌握规则,学会技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他就好,不要过于在意错误率。
03
积极地对待错误
人的本性是害怕错误,直觉的反应是逃避。这跟教育有关系,大部分人从小到大,犯错就会被惩罚,避免错误这是根子骨里的习惯。
但从反思、总结的心理机制来看,犯错更有学习价值。通常情况,我们成功了并不会去总结为什么,我们喜欢先庆祝一下。除非,有人采访,自己才愿意花点时间,瞎掰一下自己的“成功学”。
但,犯错了我们往往会自省,而且周围的环境也逼迫你检讨,我们都想下次避免这样犯错,能够从犯错中吸取教训,期望在下次机会中获得成功。
所以,我觉得犯错并不可怕,犯错是一个反馈信号。面对简单事情犯错,是我们缺乏好的习惯,对待复杂的事情犯错,是因为我们管控工具、方法不够完善。
面对未知事情,我们必然是会犯错。某种理性角度上说,我欣赏犯错,犯错就是做自己不会的事,犯错是学习新能力、新事物的开始,犯错才能产生新价值。
在犯错时,不要过于自责,也不要过分批评别人,而是把焦点放在承认错误,然后怎么快速解决问题,积极把损失降到最小。
从长远看,在犯错中学到新的经验,沉淀后将变成一笔历史的财富。
04
怎么避免犯错
积极对待犯错,并不是说我们要常犯错,毕竟犯错有成本,会损害自己的心情,失去他人的信任,还可能产生经济浪费。我们怎么避免犯错呢?
1、自查自纠,切分工作环节
2、善用工具,形成反馈系统
3、多次练习,实战模拟演练
1、自查自纠,切分工作环节
比如,写文章出现错别字的问题,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切分环节。通常,我会先写一个大纲,然后写一个草稿,完稿后进行图文排版,最后进行全文阅读和修订。
最重要的是,这几个环节要隔开,要分时间做。这样有几个好处,1、不会因为长时间工作,而疲劳;2、避免过于熟悉,反而看不出错误;3、一个环节做一件事,更容易专注。
这个方法在企业经营中,也有应用。比如,组织架构把产品经理、生产开发和营销分开,就避免了生产开发因投入大量精力,陷入自我认同的偏见,各方能更客观评价产品。
2、善用工具,形成反馈系统
人容易出现当局者迷,灯下黑的情况,所以有时候需要外部的反馈。
比如,在公司需要写培训报道,通常我跟其他同事达成协议,我们相互审阅通讯稿,因为旁观者清,这样能更有效避免错别字。
现在,人工智能比较成熟,可以把文章复制到相关平台,比如头条和百家号都有错别字的识别功能。
在需要记忆的事情上,我就会使用清单,或者印象笔记等多种工具,来帮助自己降低犯错的概率。
包括固定工作时的习惯,也能让自己有更稳定的表现,少犯错。平时,我固定3个时间段写作,早上9-11点,下午14-16点,晚上21-23点,把最好的精力留给写作。
固定中午排版,发布文章。每天下午固定花点时间锻炼,尽量让自己形成稳定的生活、工作系统。
3、多次练习,模拟实战演练
面对未知的事情,只能多次练习。乔布斯和雷军的产品发布会,通常都修改几十遍,进行几十个小时的练习,他们都会提前一天到现场演练。
我也有类似的同感,通常要上1个小时的课,需要10倍以上的时间准备。
我第一次演讲,是在一次中秋博饼会前,面对厦门的大部分HR,做15分钟关于读书会的分享。当时,我心理也没底,提前1个月准备,花了3天的时间才做好PPT,修改了十几稿,自己在家练习了10几次,最终效果很好。
当然,平心而论,整场演讲还是有失误,但通过精心准备,提高了感知度,发现了更多细节,突破了原来能力的极限,打开了更大视角。
练习和模拟演练能降低对陌生领域的恐惧感,从而提高对新事物的适应性,产生更少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要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有人都会犯错。犯错没有什么大不了,犯错不是“态度”的问题,往往是忙中出错,一心二用导致的。
许多错误的根源是没做过,不熟练,所以应该积极面对错误,把发错当做学习的机会,当做一种反馈。
我们可以通过切分的方法,实现流程的管控,通过工具形成纠错系统,当新挑战出现时,我们应该多练习,多模拟提高成功概率,避免低级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