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地表述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组建自己的灵魂。”
读到这句太震撼了。写作,就是不断将与外界、与自己的碰撞,产生的感受、体会整理出来。仿佛擦拭身上一处被蒙蔽不曾自知的一角,拾起一片与自己身上一处吻合的绿叶,化为新的肌肤。整理思考的过程,就是重塑灵魂的时刻。
此刻,正在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我将会有怎样的心灵感悟,升级自我认知呢?
教育随笔写作篇章,我的感触不是很多。平日里有不间断地记录教学、教育笔记,都是手写我心,直率成文,从来没有好好排篇布局,权当为自己的感受与实际经验做个记录。
忽然想到刘祥老师说的“印证性的阅读”,我是不是又对不熟悉的领域,匆忙浏览过去,没有静心领略呢?
果然,读到论文撰写篇章,感悟就多,基于过去经验的感悟,即遇到熟悉的内容,阅读较为顺利。
阅读了前面两节,看到孔老师反复强调“为文要真诚”,要“删繁就简,趋向自然,淡而幽味,意味隽永”。下面有个案例,瞬间让我感到汗颜。案例中说到论文小标题一味追求语言的整齐,修辞手法类似于“顶真”。这不就是我经常做的事情吗?
最近,刚刚看到一篇论文,全文提纲措辞非常优美,框架很完美,但仔细阅读全文,里面云云却空空如也,绣花枕头烂稻草?看不到作者所研究的技法到底是怎样的,研究的具体策略是什么,效果如何,学生有什么样的发展。这篇论文不就是孔老师所言“以语言的整饬之美来抢读者眼球”吗。
今日阅读最大的收获是对“基于课例分析与研讨的论文”新的认识。过去,从未写过类似的论文,总觉得不好下手。孔老师将《消除硬伤:有效教学的一个基点——以一趟公开课为例》的撰写过程的思考条分缕析展现出来,让我瞬间对此类型的论文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由课例析论入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对一类现象的理性认知,进而上升到教学论的高度加以阐述。”我当时就停下来,联系起白天徒弟的课,思考就这节课我可以写什么,怎么写,有一股马上撰写的冲动。这是不是开启了一次新的自我建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