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谣言成为月经贴,经久不息究竟为何?

朋友圈谣言成为月经贴,经久不息究竟为何?

作者: 一一不是破折线 | 来源:发表于2016-12-16 10:22 被阅读0次

    《做饭的注意了!这种葱千万别买!会致癌!》、《姑娘们!你们往脸上涂的面膜、化妆品竟然含有这种物质!为自己家孩子转》、《好消息!这种疫苗能治所有妇科病!女人必看!》、《震惊!央视曝光:这些居然是用腐烂皮革做的!别让孩子吃了!》、《紧急通知家人,央视曝光剧毒食品名单》、《天啊!最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还要毒!》、《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可杀死98%癌细胞》

    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相信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有人乐此不疲的转载这一类型的文章,而其中最爱转载相关信息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家人们。除了这些公众号编辑的文章之外,还有一些谣言流传于微信群里:“小孩被抢”、“疫苗失效”、“学生跳楼”、“昏迷喷雾”、各种股市内幕、工作黑幕等等等等。常常有的时候,我们对于某个谣言刚刚辟谣结束,这个谣言摇身一变更换部分核心词汇就能卷土重来,令人倍感无奈。今年上半年,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谣言中比例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31.4%。而传播最为广泛的五大热门谣言,阅读量均超过2000万次,并被多个公众号转发。屡禁不止,令人心惊。

    这种朋友圈谣言为什么屡见不鲜并且生命力顽强呢?其原因归咎起来,有点复杂。

    首先,《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通过人工编码分析,将谣言归为九大类主题:健康养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政经和社会秩序、爱心转发、广告营销、奇闻趣事、色情和其它。谣言之所以能广泛和快速传播,主要是因为它暗合了人们比较普遍的心理需求。比如健康养生类、人身安全类、财产安全类的谣言中,主要利用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奇闻趣事类谣言中,则包含了许多迷信内容,该类谣言同时包含焦虑与恐惧、希望与欲望两种动机;爱心转发类谣言主要利用了人们内心的善意,转发扩散最为明显。值得指出的是,朋友圈作为一个私人社交的平台,并不像微博拥有更广博的信息来源,父母亲人们半封闭式的朋友圈相处模式使得交互粘性更大,信任度更高、面对朋友圈里亲朋好友发来的“谣言”,出于对熟人的信任,其对内容信息真相的思辨能力就会越差,会选择直接相信而很少取证分辨真伪。

    其次,报告指出,从诱导分享技巧上看,道德捆绑最有效,利用公众的爱国热情等实现道德压力传播。在报告抓取的谣言样本中,有22.2%的谣言出现了诱导分享,即要求读者转发分享等字句。频率最高的是道德捆绑类诱导分享,即强调为了爱心转发,或者“不转不是中国人”;此外,迷信类的诱导分享也占有较大比例,即声称转发后有好运或者不转发会遭厄运等等。中国人从古至今虽然秉承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存在着天然的对天道和人性的敬畏,道德绑架和迷信都属于此类,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将谣言传播开来。

    第三,把关人缺失是微信谣言产生的天然优势。在群体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负责过滤信息,将符合社会价值观和真实可靠的信息传播开来,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谣言的产生。并且信息的出口相对较窄,某些谣言只能在地域范围内流传,辟谣成本较低。但是现在进入web2.0时代,社交平台撕破了信息过滤的细网,信息洪流汹涌而至,所有人都能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也就成就了谣言产生的天然沃土,虽然腾讯微信团队在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中会进行每月谣言盘点和辟谣,但辟谣的阅读量远不及谣言的高,视觉和情绪远比真相更能刺激人的传播转发,朋友圈谣言的生命力并不会衰减。

    最后,谣言利用的是人们对亲戚朋友的关心和爱。谣言总会引起人的紧张,对社会产生不安定感,这时候人们就需要去排解这种情绪,第一种方法是核对真相,第二种就是更多的分享出去,寻找安慰。他们分享养生健康类的文章,是因为他们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分享人身、财产安全的提示和所谓“新闻事件”等,是因为他们在意家人的平安,希望能给家人朋友提个醒;他们分享心灵鸡汤类文章,则多数是情感上的寄托和宣泄。

    微博里很多同龄人都会吐槽父母的朋友圈被养生知识和谣言刷屏,有时候还会直接推送到聊天框里,强调要注意这注意那,让人哭笑不得。百度百科指出,1947年,Allport & 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要想终止谣言的传播,就应及时披露事件的真相。所以,要警惕那些令人感觉震惊甚至惊悚的信息,尤其是让你感觉不安、害怕的那些。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应该关注信息源,如果没有明确的信息源并且这些可怕的事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的话,那么,多半可以认定是谣言了。

    在面对父母的朋友圈谣言的时候,作为子女我们首先要理解到其背后的关心和爱,在共情的基础上,态度温和的与父母沟通解释,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过分指责,要不断增强父母们的识谣、辨谣的能力,最终让他们自主辟谣,这才能真正的掐断朋友圈谣言存在的根本。

    谣言止于智者,万望明辨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谣言成为月经贴,经久不息究竟为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iw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