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的人碰到回家一般都会比较兴奋,有种终于回家可以见到父母亲人的喜悦。
而我这样的感觉却越来越淡。
开始几年对回家肯定是充满期待的,但是渐渐地,那种感觉就淡了,甚至有点恐惧回家,为什么呢?
这次我回家仔细思考后,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习惯了自己在外生活之后,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和父母反而产生了陌生感。
可能是我跟父母的感情比较淡的原因,父母对自己的嘘寒问暖比较少,自己对父母也不够关心,所以自己在外安家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反而觉得那才是自己的家,想躺就躺,想怎么糟蹋怎么糟蹋。
住习惯了自己家,回到曾经长大的家就变得很拘束,牙刷没有,衣服没有,吃东西不敢说自己想吃什么,有啥吃的也是父母客气地说拿了吃才会去拿,住一天还好,住两天就感觉不舒服,还是自己家自在,这就是陌生感。当然,这远远谈不上恐惧。
有了孩子之后,回家的次数又变得更少了。孩子小,去哪里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搬上搬下麻烦。而且家里房间小,只能睡两人,我有两个孩子,加上老公,每次回家都没有地方住,要去住妹妹的房间,因此每次回家要先问好妹妹回家了没。小孩子换个床总是睡不好的,就是俗称的“认床”,大晚上睡不着,孩子休息不好就容易闹腾。再加上老家比较热,夏天30多度,整天吹风扇,晚上一两点才会凉快,很难受,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天气孩子容易生病,这不,我才回家孩子的肺炎又犯了。
除了拖家带口回家比较麻烦,孩子容易生病之外,老家的人情世故也让我恐惧回家。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老家也是。几个姨妈身体不好,不是这个腰直不起来,就是那个腿走不了路,时不时还闹点出轨的事情出来,小辈也不省心,一个个离婚的,生病的,不认父母的,还有撒手人寰的,什么不幸的遭遇都有,我听了心里总是堵得慌,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我能力太小了,改变不了现状,所以就变得越发恐惧回家。
作为我的亲人,我一年难得回去一趟,所以回去一次就需要把那些需要关怀的亲戚都走一遍。我平时回去一趟也就两三天,过年的时候会长一些,五六天,这么短的时间要把所有亲戚都走完很困难,要知道我妈有七个兄弟姐妹,我爸爸有四个,一家待半天都排不过来,而且去了还要留吃饭,这才是最头疼的。
所以现在去走亲戚都是打个蘸水,坐个半个小时就走,变成了形式主义,真正的关怀和陪伴并没有送到,只是我自己内心里有了安慰,觉得我去看望了哪个亲戚,尽到了关心的义务;或者在外人看来,我去看望了哪个亲戚,说明我不是一个没有情意,不懂得感恩的人,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
但是,我从小缺乏这些人情世故方面的输入,亲戚生病了需要怎么去看望,买什么东西去,去了该说什么场面话,这些问题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碰到问题的时候我特别想要变成一只蜗牛,缩在壳子里,不用想这些让人焦头烂额的问题。
这两年我带着孩子,回去次数少,回去不走亲戚,孩子倒是成了我的借口。
虽然这样子我变成了一只蜗牛,但是心里却不怎么舒服,因为我的亲人生活不如意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我没有能力为他们做些什么,也没去看望,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同时也为他们感到难受。
就是很矛盾的那种,看望了他们却不能改变什么,心里难受;不去看望他们,自己觉得自己不孝顺,心里也难受。
所以,做人好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