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大学以前,大家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个阶段大家大家几乎都是一样的,或多或少都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那时候的我以儒家的“士”为偶像,认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绝对正统的思想,其他的思想都是异端,认同其他的思想就是走向堕落的表现,可谓执着于此,当时持这种思想的我孤高自傲,颇有遗世独立之感,绝不和身边贪图享乐和安逸的人同流合污,世界是一元的,非黑即白,所以常常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善而与人交恶,这是当时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
之后进入大学了解到印度有一位哲学家叫克里希那穆提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手货”,每天拖着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过日子,执着于各种信念,给自己的精神找一个安身之地,然后躲进去,觉得终于心安了,但是每天都“负重”前行,使我们完全丧失了活力,也就体会不到身处“现在”的快乐,我当时认为这就是“异端”,是太自私的思想,只顾着自己追寻快乐,虽没有对我秉持的价值观造成崩塌,但是却看到了这个世界还有另一种完全颠覆一切思想的存在,潜移默化的为我封闭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
随着步入社会后,阅历的增加和对哲学的学习,了解到影响西方社会文明的基督教的恩典救赎思想,以及佛教的缘起性空观,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如水中月,镜中花。每个哲学家也有每个哲学家的思想,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老庄的道家思想,孔孟的儒家思想,康德的绝对精神,慢慢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也就有了包容之心,不再对人对事以绝对对错论之,这是最大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