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没有多少写作基础的写作小白到能够熟练写作,为企业整理可积累品牌势能的。从指导他人写作(包括曾经的下属、伙伴公司已经公司伙伴)再到整理出比较系统化的写作指导手册。
我越来越认识到:写作不只需要创作者的主观感性,更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去组织、完善每一个写作环节。无论是为所服务的企业还是自身知识的传播,感性+理性的写作更能够让商业化的写作具有方法可循。
我们所创作(备注:在这里会尽可能的用创作代替写手、笔杆子、编辑等词,个人认为创作者更合适于我们的角色)的内容都可以流程化。就这里提到的写作内容而言,也秉承科学流程的思路整理(围绕意识方法和工具),以方便读者能够就自身所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的吸收。
每一篇文章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产品,一种知识产品与其他我们可以看得到、能够感受到的产品一样同样需要满足用户需求,同样面对竞争。本身就需要多个模块来完成,需要细化细化再细化。有时一篇文章的创作往往由多个人员配合完成,如会就主题选择、内容逻辑、表达风格、图片选择等方面进行沟通、探讨。就像管理学界所提到的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理念,通过围绕特定工作进行拆分拆分再拆分,让每一步都能够标准化操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容创作绝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文案创作人员,而应当尽可能的拥有多个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备注:在之前所服务的公司也倡导多人协作完成,内部动员或者借助外部力量)。
对于就职于某一家公司的小伙伴来说,如果不是从事内容创作类的工作,在写作方面可能就需要自己一步步完成(包括从定义主题,定义观点,搭建结构,组织语言等等)。写作在这里因为是个人的事情而非完成公司的任务。所以就需要在每一个方面都要自己探索、去体验这种科学化的内容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