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就是指教材。单元解读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是的。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更中国”、“更语文”、也“更儿童”了。
这三个“更”的含义是什么呢?
“更中国”是指教材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意识体现得更加明确,教材内容更能促进国人的“身份认同”;说它“更语文”是因为统编教材最为重要的编写目的之一就是“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将“课外阅读”纳入小语教学体系,“课外阅读课程化”,竭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习惯序列化;“更儿童”则是说统编教材的编写顺应儿童学习心理、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儿童自主学习。
你的说法让我耳目一新,那么具体到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三个“更”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的奥秘和科技的精彩。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我们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除《琥珀》外,其它几篇的作者都是中国科学家。“快乐读书吧”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中推荐的也都是中国作家优秀的科普作品,这种对国内作家作品的倾斜,表现出了国家意识的强化。《千年梦圆在今朝》回顾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如何逐步实现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更语文”在这一单元中体现得就更加明显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要求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本单元内容来看,这四篇课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ppt)“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总结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沿着这条路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训练的梯度。(ppt)
所以,不论是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还是从单元内部的安排来看,都体现了促进学生的“能力、方法、习惯”序列化。
是的。“更语文”的另一个标志,课外阅读课程化,在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有很好的体现。
难怪我发现十二册教材都有一个单元安排了这项内容,分别向学生们推荐了童谣、儿歌、故事、中外名著等整本书,这个单元向学生们推荐的是科普作品,这就打破了只有纯文学类书籍的单一局面,使课外阅读的面更广,更有课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