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

作者: 申国斌青蓝信息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23:46 被阅读0次

    A delay is better than a disaster。
    宁可延误,不酿灾难。


    今晚观看了《萨利机长》,影片根据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


    萨利机长.png

    影片在故事方面分两条主线:迫降事件的过程和迫降事件后的调查。通过两条线相互交叉整部影片节奏紧凑,在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情况下也将故事讲得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确是一部好电影!

    迫降事件本身就惊心动魄:航班刚起飞就遭到了“鸟击”事件,从而导致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全部故障,从而停转。而当时飞机的高度只有837米,机身下面就是繁华的纽约市区,一旦出现事故就是非人为版的911(影片中借助萨利机长的梦和一次发呆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场景:客机擦过一栋高楼撞毁在另一栋建筑上,滚滚黑烟)。在发现无法飞达机场迫降的危机情况之下,萨利机长借助自己的专业素养,并通过沉重冷静的操作,成功的将客机迫降在哈德逊河面,机上人员155人全部生还(包括一个婴儿),整个过程仅208秒。

    除了迫降事件,美国运输部对迫降事件的调查更是高潮迭起。调查人员和萨利机长在调查有两个问题中出现重大矛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关键的,答案决定该事件到底是一次英雄事迹,还是一次飞行事故,如同电影中记者所说“萨利机长到底是英雄还是骗子”。

    关键问题是

    1. 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在事故发生时,是否真的都停转。
    2. 飞机是否真的无法返回机场迫降 。

    围绕这两个问题,双方多次交锋。第一次会谈一开始就埋下矛盾伏笔,从双方的对话就能看出来

    ** 调查员:今天我们先着手进行人员表现的调查,涉及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的坠机事故。**
    萨利机长:水上迫降。这不是坠机,是水面迫降。
    一词之差,就反映出双方当时的心理状态。萨利机长内心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激动,却遭遇到质询和怀疑。而调查人员却怀疑所谓的英雄事迹背后可能隐藏着一起飞行事故,调查人员还质疑萨利机长为何不驾驶飞机返场迫降。。

    第一次的交锋在双方商定等待飞行模拟结果后结束。
    第二次会面,调查人员在掌握了更多数据后,直接将两个问题都抛给了萨利机长。

    1. 调查人员认定萨利机长在撒谎,因为飞机传回地面的数据显示,事故发生时只有一个发动机故障,而双发客机的设计标准就是在单发动机的情况下能正常降落。
    2. 计算机模拟显示飞机可以返场迫降,而且是20次模拟计算都是返场迫降成功的结果

    同时对话也很有意思

    ** 萨利机长:成功返回?
    调查员:飞机降落在拉瓜迪亚机场,完好无缺(Intact)、未有损伤(Undamaged)。**
    调查员当时的语气和表情非常到位,大家一看便知。

    第二次会谈后,各方信息都对萨利机长不利,而马上到来的听证会更是将故事带入高潮,再此我就不再剧透,只需要知道最终证明萨利机长是英雄而不是骗子。

    通过两条主线,影片生动的刻画了萨利机长的形象。萨利机长专门研究过飞行事故的通话记录和塔台调度,而且驾龄长达42年,曾是军方飞行员,反映出他的专业素养非常高。整部影片,萨利机长基本没有笑容,加上迫降时的操作反映出他性格沉着冷静。在飞机疏散时他曾多次确认飞机中无滞留乘客,到达码头后非常关心乘客的安危,这能看出萨利机长是责任心非常强的人。

    这一切的刻画也与萨利真实情况非常相符

    一位营救人员称:“他坐在渡口的终端里,戴着帽子,品着咖啡,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他看起来无可挑剔,他的制服笔挺。”
    乘客比利•坎贝尔(Billy Campbell)称,他和萨伦伯格三世乘最后一个救生筏离开飞机。他说:“我转过身,抓住他的手,我说,我想代表所有的人谢谢你。我几乎落泪,但他很平静,他只是看了看我,点点头,说没关系。”

    我从《萨利机长》中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事故中挽救155条生命。这也算是美式英雄主义的现实体现吧。《萨利机长》值得一看,以电影中的一个梗结束这篇文章。

    乘务员A:从拉瓜迪亚的起飞的飞机什么时候准点到达过目的地?
    乘务员B:从拉瓜迪亚机场到肯尼迪机场的能准点到。(两个机场都在纽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利机长》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ru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