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2-20

2023-12-20

作者: Eltonpeople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08:06 被阅读0次

    文化通史176

    今日启发:

    Elton:

    第十章  中世文化与禅(二)

    第四节  闲寂风雅的俳句与禅

    “以旅为道”

    前述芭蕉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产生艺术性的风雅美、余情美。换句话说,“风雅之寂”的精神基础是“禅俳一如”,以禅文化精神作用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精神。他在旅次以“四时为友”“顺随造化”,通过对自然的观照,自觉四季自然的无常流转,进而感受到“诸行无常”。因此,他竭力摆脱身边一切物质的诱惑,以“脑中无一物为贵”“以旅为道”,以及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修炼场”,在俳谐思想中培植“不易流行”的文艺哲学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易流行”成为其“闲寂”思想结构的基石。

    芭蕉的这种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奥州小道》一文中。他写道:“日月是百代之过客,年年岁岁逝去又复来亦是旅人也。舟上漂浮一生者,或牵马辔而终老者,日日在旅行,以旅行为家。古人多病于羁旅中。我亦不知自何年起,深受随风飘忽的孤云所感动,从而不断诱发出漂泊之念。……我如同被神灵附身,心意慌乱,而道祖神亦来相邀,更使我静不下心来。”

    可以看出,芭蕉这些话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意识的,即“以旅为道”。其旅行是为了佛道修业,“顺随造化,回归造化”,这成为其文学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芭蕉在旅行中,常常感到寂寞与悲凄、不安与忧伤,所以他时常吐露无常之心,慨叹自己“早已抛却红尘,怀着人生无常的观念,在偏僻之地旅行,若死于路上,乃天命也”。上述辞世名句《病中吟》,乃是出于“一切皆空”的佛法观,追求空虚的幻想世界,故而其俳谐观和自然观贯彻了“山川草木皆无常”的思想,给他的“风雅之寂”平添几分玄妙的趣味和宗教色彩。

    (三)不易流行

    芭蕉俳论的“不易流行”是芭蕉风雅观即“风雅之诚”与“风雅之寂”的中核。关于“不易流行”说,按芭蕉在《一叶集》中本人的解释是:“万代有不易,一时有变化。究此二者,其本一也。”土芳在《三册子》中按其师的本意做了如下说明:“师之风雅,有万代不易的一面和一时变化的一面。这两面归根到底可归为一。若不知不易的一面,就不算真正懂得师之俳谐。所谓不易,就是不为新古所左右。这种姿态,与变化流行无关,坚定立足于‘诚’之上。综观代代歌人之歌,代代皆有其变化。且不论其新古,现今看来,与昔日所见不变,甚多令人感动之歌。这首先应理解为不易。另外,事物千变万化,乃自然之理。作风当然也应不断变化。若不变,则只能适应时尚的一时流行,乃因不使其心追求诚也。不使其心追求诚者,就不了解‘诚’之变化。今后不论千变万化,只要是发之追求诚之变化,皆是师之俳谐也。犹如四时之不断运行变化,万物亦更新,俳谐亦同此理也。”

    根据土芳的解释,“不易”与时代的新旧、作风的变化无关,是一种永远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不变的性格,是立足于“诚”之上而产生的。然而,立足于“诚”之上,不懈地追求“诚”,必然带来作风的不断变化。所以,所谓“流行”就是在追求“诚”之上产生的不断的自我转变和与之相应的作风转变。不易与流行,就是建立在“诚”之上。俳谐的永恒性,正是在追求“诚”的不断变化中产生的。俳谐通过追求“诚”,完成不断变化之中具有永恒不变的本质。即不断变化中有不变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2-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rzgdtx.html